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為新住民與多元文化發聲 建置元宇宙虛擬攝影棚

電影系黃國賢老師操作虛擬攝影棚設備。(開南大學提供)
人氣: 27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4年06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開南大學電影系舉行多元文化虛擬攝影營隊活動,邀集高中職新住民二代學生與開南大學的外籍生與交換生,共同在元宇宙教室和虛擬攝影棚,學習電影的創新技術—虛擬製作(Virtual Production),並應用影片的錄製,為多元文化與新住民發聲,來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開南大學電影系虛擬攝影棚的即時合成畫面。
開南大學電影系虛擬攝影棚的即時合成畫面。(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電影系虛擬攝影棚的即時合成畫面。
開南大學電影系虛擬攝影棚的即時合成畫面。(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資訊學院院長劉季綸表示,傳統的綠幕技術是在綠幕攝影棚先錄製後,再事後進行背景合成,而學校的元宇宙攝影棚,整合英國Retracker的攝影機

追蹤技術,讓背景能即時合成顯示在螢幕上,讓大家在拍攝當下就能很明確知道合成後的效果,能在拍攝時就融入現場的背景氛圍。

華岡藝校大陸新住民二代王瀅茜同學著中式旗袍傳統服裝。
華岡藝校大陸新住民二代王瀅茜同學著中式旗袍傳統服裝。(開南大學提供)

開南大學說,活動參加的同學包含左營高中、武陵高中、華岡藝校、中壢高中的大陸與印尼新二代同學,廈門理工學院的交換生、電影系大陸新二代學生,以及企創系與IHP的印尼籍學生等各地學生。

左營高中新住民二代賴芳誼同學著印尼傳統服裝。
左營高中新住民二代賴芳誼同學著印尼傳統服裝。(開南大學提供)

拍攝是以新住民二代同學的生活經驗為主軸,由於新二代同學皆為在台灣出生長大,對大陸與印尼文化之認識,多為間接從父母身上而來,所以活動也邀集開南大學的大陸交換生與印尼籍學生,讓多元文化更能被展現出來。

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系印尼籍學生陳志凱。
開南大學企業與創業管理系印尼籍學生陳志凱。(開南大學提供)

營隊由電影系副主任曾志遠擔任幕前人員指導老師,黃國賢老師進行虛擬製作攝影指導,並由在校同學引領高中同學,共同以紀錄片電影的形式進行拍攝。

大合照。
大合照。(開南大學提供)

期間新住民二代、交換生與外籍生分享自己的文化經驗,由於正值端午假期,大家聊到印尼也有粽子,然而葉子跟台灣與大陸的粽子不太一樣,相當有趣。

桃園的新住民人數為數眾多,超過六萬人,在桃園工作的外籍人士更超過13萬人,居台灣各縣市之首,開大資訊學院透過大學社會責任的一系列活動,希望能幫助新住民發聲,能以自己的文化自豪,增加自我認同,也讓大家更能深入了解多元文化。◇

責任編輯:昌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