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長時間戴降噪和無線耳機 是如何損害聽力的

文/Marina Zhang 朱莉編譯

耳機可能很方便,但便利性並不是沒有代價的。(Shutterstock)
人氣: 620
【字號】    
   標籤: tags: , , ,

2019年11月24日,蘋果社區論壇頁面上出現了一篇題為「AirPods導致耳鳴?」的新帖子。

這位蘋果用戶表示,使用AirPods一段時間後,他注意到耳朵裡有一種高頻的嗡嗡聲,而且一直沒有消失。

據他說,他一直非常保護自己的聽力;他不聽任何響亮的聲音,而且總是隨身攜帶耳塞,以防遇到任何可能損害聽力的情況。但情況卻越來越糟。

該用戶寫道:「說了這麼多,現在我注意到,當我把AirPods放進耳朵裡,沒有播放任何音樂時,它們會發出一種高頻的聲音,我想說,這種聲音與我耳鳴的聲音完全一樣,讓我不得不相信,AirPods確實導致了我的耳鳴。」

自2019年該帖子發布以來,已有超過3200名蘋果用戶回覆「我也是」。

聽力學家、聲音緩解聽力中心(Sound Relief Hearing Center)創始人朱莉·普魯特曼(Julie Prutsman)表示,蘋果無線耳機的推出對耳機的使用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年輕一代比老一代人更多地使用耳機。在過去幾年裡,她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聽力損失和耳鳴來到她的診所。

AirPods和其它蘋果耳機占當今青少年使用耳機的大多數。2021年,蘋果耳機在美國耳機市場排名第一。2022年派珀·桑德勒公司(Piper Sandler)對七千多名青少年進行了調查,發現72%的青少年擁有AirPods。

這位聽力學家告訴《大紀元時報》,根本問題不在於人們用什麼耳機,而在於一個普遍現象:不負責任地使用耳機。便捷的無線和降噪功能,以及更好的音質,進一步加劇了人們的過度使用。

普魯特曼女士說:「這正在成為一個真正的問題,不幸的是,他們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高「劑量」和長期使用

美國骨科醫學協會(The American Osteopathic Association)估計,如今有20%的青少年會出現聽力損失,部分原因是他們使用了耳機。發表在《國際聽力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上的一篇綜述發現,約有6%至60%的耳機用戶會出現聽力損失症狀,包括聽力困難和耳鳴。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經常使用耳機。今年2月,密歇根大學進行的一項調查,調查了5至12歲兒童的家長,發現三分之二的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使用耳機和耳塞。

大多數人都知道,巨大的聲音會損害耳朵。然而,巴西耳鼻喉科醫生克拉麗斯·薩巴(Clarice Saba)博士表示,長時間聽低音量的聲音也會造成損害。

人們在工作、在家甚至睡覺時都戴上耳機。薩巴博士說,即使聲音可能並不總是很大,但戴幾個小時的耳機仍然會使耳朵過度勞累。

耳蝸在耳朵內部。它位於耳膜後面,負責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然後傳輸到大腦。長時間使用耳機會對耳蝸細胞造成壓力和損害。如果其中一些細胞死亡,就會發生聽力損失。

耳蝸位於耳膜後面,將聲波轉換成電信號,然後傳輸到大腦。(來自《大紀元時報》,Shutterstock)

普魯特曼女士補充說,噪音引起的損害是「劑量依賴性的」,並且會累積。2021年發表在《醫學》(Medicine)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嘈雜環境中每天使用耳機超過80分鐘的青少年中,五分之一的人患有聽力損失。與使用耳機時間較短的人相比,風險高出4.7倍。

使用耳機80分鐘或更長時間會使聽力損失的風險增加近五倍。(來自《大紀元時報》,Shutterstock)

根據損傷的嚴重程度,患者可能會出現聲音敏感度降低、辨別聲音困難、耳鳴甚至聽力喪失等症狀。

經常把耳機塞在耳道裡還會造成耳道充血和潮濕從而容易引發耳部感染。與耳罩式耳機相比,入耳式耳機的耳內壓力更大。

入耳式耳機尤其會摩擦我們耳朵內部嬌嫩的皮膚。

耳鼻喉科醫生邁克爾·塞德曼(Michael Seidman)博士告訴《大紀元時報》:「如果在插入AirPods時不小心刮傷耳朵,皮膚可能會出現微小破損,從而導致感染。」

此外,有些人可能不會定期清潔耳機,耳機上的碎屑會增加感染風險。耳機還阻擋了大部分耳道與外界氧氣的接觸,破壞了耳部微生物群的健康。

「耳朵裡的皮膚需要呼吸,」薩巴博士說,然後把耳朵比作手。「如果你一直戴著手套,就會有問題。」

噪音消除

近年來,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降噪耳機,為人們提供了亟需的私密空間,讓他們的音樂不受周圍環境的影響。

然而,降噪也存在一些問題。

由於這些耳機可以消除環境聲音,因此長時間使用可能會導致聽覺過敏,這是一種大腦對聲音的耐受性降低的疾病,因此即使是周圍的環境聲音,例如咳嗽或鍵盤打字,也會引發壓力反應。

乘客在紐約市的地鐵上使用手機。(Shutterstock)

普魯特曼女士表示,耳鳴和聽覺過敏通常是相關的。一項研究估計,大約20%的耳鳴患者也患有聽覺過敏。

「人們認為,『我要更多地保護我的聽力。』他們最終的做法實際上是導致他們的整個神經系統對正常水平的聲音反應過度,」這位聽力學家說。

研究表明,慢性耳鳴與聽力損失和大腦過度活躍密切相關。大多數耳鳴患者都有聽力損傷,大腦會失去特定音調的聲音輸入。研究表明,耳鳴是由大腦試圖通過重現缺失的聲音來彌補這種損失而引起的。

輕度耳鳴的人在周圍細微的背景噪音掩蓋了耳鳴時,可能幾乎察覺不到這種幽靈般的聲音。然而,當一個人處於安靜的環境中、戴著耳塞或使用降噪耳機時,高音可能會更加明顯。

市場上出現了更多的降噪耳機。然而,這些耳機也有一些注意事項(Shutterstock)

45歲的倫敦人瑞安·愛德華茲(Ryan Edwards)告訴《大紀元時報》,他在從AirPods換到具有降噪功能的升級版AirPod Pro後,耳鳴情況惡化了。

此前,愛德華茲先生的耳鳴就像輕微的「噓」聲。更換耳機後,他開始注意到第二種聲音更響亮、像鬧鐘一樣。這擾亂了他的睡眠,甚至影響了白天的注意力。

經過一個排除過程,愛德華茲先生確認了他對新降噪耳機的懷疑。

他說:「我立即停止使用它們」。雖然他只使用了兩週,但他的耳鳴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才「恢復到基線」。他在耳鳴患者的在線論壇Tinnitus Talk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

普魯特曼女士說:「任何阻礙外界自然聲音聽覺的東西都可能引發耳鳴,使人感覺耳鳴的聲音變大。」

不過,有些耳鳴患者並不覺得降噪耳機會引發他們的耳鳴。這位聽力學家補充說,對於這些人來說,降噪耳機可以幫助減少令人惱火的聲音,提供舒適的聽力。

由耳鳴患者組成的非營利性患者組織「耳鳴樞紐」(Tinnitus Hub)的負責人哈澤爾·戈德哈特(Hazel Goedhart)告訴《大紀元時報》,她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降噪耳機來阻隔可能進一步損害聽力的環境聲音。

無線輻射

包括AirPods在內的無線耳機發出的輻射水平遠遠低於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規定的每公斤1.6瓦的限值。

目前的無線輻射指南是在1996年建立的,旨在限制手機輻射,以免其加熱我們的皮膚。

然而,三十年後的今天,發出輻射的無線產品越來越普遍,一些研究人員開始擔心,智能手機、藍牙產品和Wi-Fi調製解調器釋放的輻射可能比以前想像的危害更大。

人們認為手機不會造成危害,因為它們發出的是非電離輻射,這種輻射不會像電離輻射(如X射線)那樣損害DNA和破壞細胞。雖然這是事實,但非電離輻射會引起細胞內氧化,從而導致潛在的炎症和細胞損傷。

細胞培養研究發現,強度遠低於FCC規定的非電離輻射足以影響DNA和細胞功能。土耳其的一項研究將新生大鼠暴露在Wi-Fi信號下,發現頻率中的電磁場(EMF)會導致耳細胞死亡。

藍牙信號比Wi-Fi信號弱,雖然它們的頻率相似,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藍牙會損害耳朵或細胞。

唯一一項調查藍牙對耳朵潛在影響的研究是一項隨機對照試驗,共有12名患者參加。研究人員發現,接觸藍牙不會影響參與者的耳神經,而接觸手機則會。

有些人對無線產品發出的輻射比其他人更敏感。這被稱為電磁超敏反應。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在接觸這種形式的輻射時可能會感到疲勞、失眠、耳鳴和頭痛。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制定現行無線輻射指南已有三十年之久,而會產生輻射的無線產品卻越來越多。(Shutterstock)。

普魯特曼女士說,藍牙耳機似乎確實會引發一些耳鳴患者的耳鳴。一些人報告說,當他們換用有線耳機時,耳鳴會變得更輕柔。

她解釋說,耳鳴會讓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變得更加敏感。

她說:「並不是百分之百的人都會報告這種情況,所以我們認為每個人的神經系統都是獨一無二的,對不同的觸發因素也有獨特的敏感性。」

治療和預防

聽力學家建議人們使用最大音量為85分貝的耳機,這大約相當於食物攪拌機或繁忙的城市交通的音量,以防止聽力受損。

另一方面,薩巴博士建議人們每隔兩小時左右例行摘下耳機,即使在低音量下使用也是如此。有聽力損失和耳鳴的人如果限制「劑量」,仍然可以使用耳機。

塞德曼博士建議擔心耳朵感染的人佩戴耳罩式耳機。與耳機相比,耳塞靠近耳膜,因此也會在耳道內產生更大的壓力,這可能會加劇聽力損失和頭痛。

或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使用揚聲器。印度的一項研究調查了1000名學生,發現與經常使用耳機的學生相比,使用揚聲器的學生聽力不會下降。

雖然耳鳴無法治癒,但許多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控制症狀。

普魯特曼女士的診所提供耳鳴再訓練療法,即讓患者佩戴聲療耳機,回放因聽力受損而失去的聲音,幫助平靜過度活躍的大腦。

她說:「一旦我們確定並替代了大腦缺失的輸入,我們就能立即平息一些亢奮的情緒。音調通過輕鬆、柔和的聲音,如海洋聲或器樂,播放給患者。療程需要六到十二個月。」

最終,患者可以逐漸停止治療。

「但耳鳴永遠不會完全消失。我們只是可以阻斷對它的感知。」她補充道。

對於耳鳴患者來說,找出自己的耳鳴誘因也很重要。刺激神經系統可能會引發耳鳴,包括咖啡因、睡眠不足、壓力、感染和噪音,這些都是非常主觀的因素。這位聽力學家分享說,她甚至遇到過洋蔥氣味引發患者耳鳴的病例。

一般來說,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會有幫助。在實踐中,塞德曼博士會監測去除咖啡因、糖和酒精是否有助於緩解患者的耳鳴。

一位每天只喝半杯咖啡的患者告訴他:「你肯定不會相信,但我少喝了半杯咖啡,我的耳鳴就從十分中的七分降到了三分。」

助聽器可以治療聽力損失,但注射類固醇和血管擴張劑可以幫助突發性耳鳴和聽力損失患者恢復聽力。

就像耳機可能會促進聽力損傷一樣,它們也有好處:它們也可以幫助聽力。由於高級AirPod Pros的可定製選項,一些用戶發現它們可以變成經濟型助聽器。

塞德曼博士說,銀杏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如果劑量合適,也可能對耳鳴患者有幫助。

20世紀90年代,德國草藥委員會的一份報告發現,純化的銀杏製劑有助於減輕耳鳴症狀。研究人員確定了每天240毫克的有效劑量。其他研究人員隨後進行的研究測試了每天三次每次50毫克或每天一次120毫克的效果,結果發現沒有明顯改善。因此,許多臨床醫生得出結論:銀杏葉不起作用。

愛德華茲先生仍然使用最不花哨的非降噪版AirPods,他的老毛病沒有再犯。他通過在夜間播放靜態噪音和蜂鳴聲來控制耳鳴。

今年是他患耳鳴的第14個年頭。和許多人一樣,他嘗試了各種療法和各種干預措施,最後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他說:「我有這些辦法可以用來緩解它。夜間的聲音療法是絕對的救星。」

蘋果沒有回應《大紀元時報》的置評請求。

英文報導請見英文《大紀元時報》:Long-Wear, Noise-Canceling, and Wireless: How Earphones Damage Our Hearing。◇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責任編輯:韓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