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孩子睡覺聽鬧鈴大叫、抽搐 醫:手機轉震動

小涵症狀經醫師診斷為「KCNH2基因相關長QT症候群誘發多型性心室頻脈」,是罕見的心律不整疾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提供)
人氣: 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4年06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12歲小涵會從清晨鬧鈴聲中突然大叫,且全身僵直痙攣,情況長達兩年。今年初某日早晨再次發作,媽媽以為會如同平常在2分鐘內自行甦醒,但這次抽搐時間過長,於是緊急送醫,經醫師診斷為「KCNH2基因相關長QT症候群誘發多型性心室頻脈」,是罕見的心律不整疾病。醫師建議小涵,服用藥物控制,並把手機與鬧鈴調整為震動,降低誘發抽搐發作的因子。

中國醫大兒童醫院兒童心臟科戴以信醫師表示,小涵在送醫過程發生連續多型性心室頻脈,每次電擊後不到5分鐘又再次發作,40分鐘共7次電擊。因藥物無法改善,於是緊急安裝葉克膜,並放置右心室導線,以更快節律終止心室頻脈,再經15次電擊,狀況才穩定下來。在藥物及定期追蹤下,小涵不再發作,並回歸校園生活。

所謂「長QT症候群」起因是心臟肌肉細胞表面膜電位離子通道異常,造成「早期後去極化」效應,進而產生誘發多型性心室頻脈,多半會因不明原因暈厥,也可能會抽筋。基因突變最常見的3種為,KCNQ1_運動時發作、KCNH2_起床鬧鐘刺激發作、SCN5A_睡眠中發作;小涵經基因檢測確認為KCNH2基因突變。

長QT症候群的治療常以「乙型交感阻斷劑」來降低交感神經活性,以降低發作機率,戴以信醫師指出,但發生像小涵的嚴重電氣風暴,除藥物治療,還需放置「體內去顫器(ICD)」,防止院外發作可立即電擊救回病人,甚至電擊次數過多(如電氣風暴),還需實施交感神經阻斷術,提升發作閾值,減少發作機率。

中醫大兒醫兒童心臟病及超音波中心謝凱生副院長提醒,小涵其實是很幸運的,加上媽媽及時察覺,後續緊急救得當,不然很可能會喪失生命或永久性腦傷。家長若遇到孩童不明原因「暈厥」或「抽搐」,應盡速就醫檢查心律是否不整,並接受適當的治療。◇

責任編輯:唐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