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好黃曆新年香港人減少支出消費疲弱

標籤:

【大紀元1月30日訊】(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特稿)急景殘年,香港經濟持續無法好轉,失業率又偏高,今年港人將要度過一個窘困的農曆年。

面對如此艱困時刻,卻又不能不慶祝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港人只好節衣縮食,減少辦年貨、買花、購買衣服、送禮及派發紅包等。

民主民生協進會近日訪問了四百多名市民,其中六成一人就表示會在新春期間減少支出。

買花是港人在農曆年間的傳統嗜好,但今年花市場的銷售情況比往年差。本地著名花市場「花墟」的一位老板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粗略盤算,目前逛花市的人流比往年減半,生意相對去年來說減少了三成;也有老板說,雖然今年的花價比往年便宜了四成,但生意額還是下降。

農曆年前本地公司及廠商都喜歡宴請員工吃年夜飯,但今年的年夜飯也沒有了過往的繁榮景象。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向媒體指出,去年黃曆新年餐飲業曾一度出現「小陽春」,但今年的年夜飯和春茗卻乏善可陳;過往經濟暢旺時,一些公司都會宴請員工到餐館吃年夜飯,且一般都會訂購十至二十席,但今年訂用年夜飯的公司相當節省,不但大幅減少席數,且大都挑選便宜的菜單。

一位餐館老板籠統估計,今年年夜飯的訂座率只有七成,比往年減少了。

對於一般家庭來說,今年減少開支的最佳辦法,是調整紅包金額。

香港經濟經過七、八十年代的騰飛,踏入九十年代,本地家庭已變得富裕起來,因此,每逢過年,出手自然闊綽,一般的紅包都會是二十港元,近十年來這已幾乎成為慣例。而由於二十港元為紙幣,所以,每當小孩收到「軟紅包」,都知道紅包起碼有二十港元。

但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香港後,不少港人因為失業及工資減少,派發紅包時開始有點猶豫。兩年前起,不少市民接受媒體訪問時,都表示希望把紅包金額從傳統的二十元改為十元,甚至五元。但令人尷尬的是,當時香港市面並無十元紙幣,以致去年黃曆新年,不少市民為了面子問題,仍然被迫派發二十元紙幣的紅包。

未知政府是否意識到港人很想減少紅包金額卻又害怕寒酸的矛盾心態,去年重新發行已經取消了多年的十元紙幣;今年黃曆新年市民在派發十元港元紅包時,就不會因為「軟、硬」之分而感到尷尬。

根據民協上述的調查,一半受訪市民都表示,今年派發的紅包金額都會在港幣十元以下。

較早時本地一位小孩接受電子媒體訪問時,以成熟的口吻說,「我知道家庭有困難,今年即使收到十元紅包也不會感到不快」。逆境令人懂得珍惜,似乎連小孩也了解到當前香港家庭所面對的困難。

有人說,綜觀過往三十年,港人派發的紅包從硬幣到紙幣,從早期的只有兩毛錢到二十港元,只有增加,沒有減少,但今年情況卻逆轉,是歷來少有的一次。難怪近日有人打趣說:希望明年農曆年紅包金額能夠回升到二十港元甚至更高水平,因為這意味著本地經濟及消費能力的復甦。這番談話,相信反映了大多數港人的心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金錢能換來多少幸福?研究發現有不同答案
Costco金條熱賣 美國人出售黃金時稅率如何
中國5月製造業PMI又萎縮 經濟前景黯淡
美債收益率趨於穩定 賽富時股價大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