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金瓜石走出悲情 挖礦聲可望再響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1月5日訊】據自由時報5日報導,曾為亞洲第一金都的金瓜石,最近除了獲選為台灣十一處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台糖公司也在評估是否開採據稱還有兩百多公噸黃金的礦脈,「黃金古城」大有風華再現的機會。

位於台北縣瑞芳鎮的金瓜石,因山形類似南瓜,閩南語稱「金瓜」而得名。

早在明末清初時,即傳說台灣北部產沙金。連橫「台灣通史」也記載,一八八九年台灣巡撫劉銘傳興築基隆台北間鐵路時,工人在基隆河中發現沙金,掀起第一波淘金熱,淘金客溯河而上,一八九二年在金瓜石山區發現露天的天然礦脈「小金瓜露頭」,揭開黃金山城的璀璨歲月。

清廷割讓台灣後,日本登陸不久便仿清制在瑞芳設沙金署,隔年以基隆山棱線為界,田中組獲東半部金瓜石礦山礦權,藤田組獲西半部瑞芳礦山(九份)礦權,後來又在牡丹山發現金礦脈,號稱「基隆三金山」。

當時日本帝國亟欲擴張,金礦正好提供大量的資金,日本人帶來現代化大規模開採的技術,採金從原來的手工業轉變成輕工業,大量增加的礦坑、運送礦石的台車及軌道,都在日本人手中完成。金瓜石(含牡丹坑)最大量出現在一九一四年,當年出產黃金一千五百多公斤,九份地區一九三八年更創下一千七百多公斤的天量。

瑞芳金礦位在偏僻的山區,外來移民幾乎都只想一夜致富,共同的特性是勇於冒險、出手海派,據說當時「上品送九份,次品進艋舺」,偌大的金山人進人出,卻沒有幾人離開時成為巨富。

這種盛況隨著礦脈逐漸枯竭而消失,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掌握九份礦權的台陽公司結束開採,長達四分之三個世紀的黃金歲月也宣告落幕。

不再開採金礦的金瓜石和九份依然吸引不少人,一九八九年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在金瓜石首映,一九九一年藍山咖啡在九份拍攝第一支廣告片,從此九份又興起,成為熱門景點。

停止開採後,仍不斷有人冒險進入廢礦坑試圖撿拾黃金。澳洲一家公司經過衛星探測認為金瓜石仍蘊藏八百萬盎司的黃金,以現代技術仍有開採價值,至今仍不斷來台尋求合作開採,目前擁有產權的台糖公司也宣稱正在評估是否重新開採,金瓜石、九份的黃金夢可能還有續集。

如果台糖重新開採金礦,金瓜石和九份勢必會有一番新面貌,台北縣政府正在當地興建黃金博物館,其實並未宣告流金歲月結束,也許還正悄悄經營著另一個黃金傳奇。(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