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無聲三中全會與信息歧視

劉曉波

標籤:

【大紀元10月15日】我曾在《常態獨裁 病態輿論》(載於《開放》2003年10月號)一文中說:“黑幕重重的中南海,似乎深不可測,其一舉一動,引來輿論的一驚一咋,黑幕制度多年的翻雲覆雨,並沒有讓輿論界改變見風使舵的輕浮,中南海的周期性痙攣,讓媒體屢屢陷於預測失靈的尷尬。”最近一段時間,圍繞著三中全會,再次上演了“黑箱捉弄媒體的鬧劇。

在會議召開前,似乎中共高層和智囊們不斷放話,致使國內外媒體一起發力,甚至有媒體驚呼:從發布政治局的辦公和學習等會議的消息到高調張揚三中全會,特別是政治局即將向全會述職的舉動,預示著胡溫體制已經開啟了決策透明化和黨內民主的進程。

然而,全會一開,國內媒體頓時漆黑一片,一點光亮都沒有;國外媒體再次驚叫:與去年人大會議媒體爭相報導的情景相比,三中全會籠罩在神秘的氣氛中。有媒體還分析說:如此封鎖會議信息,大概與會議結果的不完全確定有關。好像中共曾經召開過的結果早已確定的無數次“團結、勝利的大會”,曾經有過不封鎖消息的記錄。

而事實上,中共從延安時代直到1949年掌權以來,黨的重要會議都是內部的權力分贓和確定統治的方針及策略的工具,每一次會議的重要人事安排和方針策略,差不多都是在會前的黑箱中確定了(或由極權者個人的一言九鼎,或由寡頭們的討價還價的結果來確定),會議本身不過是走走程式“合法性”的過場而已,即便是全國人大和政協的會議亦如此。

在我的記憶中,除了五年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的日程內容有所披露之外,中央全會一向是在會議期間封鎖資訊,會後才有資訊的披露,有時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見諸於媒體。這已經成了中共慣例,絲毫不值得大驚小怪。而且,在我看來,起碼在胡錦濤第一任內,中共高層的權力制衡,只能來自寡頭們之間的勢均力敵的權爭,而不會來自黨內制度的實質性改革。所以,現在的政治局述職與過去的黨魁作報告,不會有本質區別,期望由此啟動黨內民主和有效監督,正如讓一個人的左手監督右手一樣。

中共政權是獨裁統治,壟斷和封鎖是其運作常態,黑箱政治不過是權力壟斷的表現之一,所有決策及其高層人事安排,不要說被它強制代表的十幾億百姓不知道,就是已經宣誓永遠忠於它的絕大多數黨員們也毫不知情。象在所有領域內的官權與民權的嚴重不平衡一樣,在信息的佔有和披露上,也有嚴格等級規定,也是資訊壟斷下的歧視性披露制度。

每次重要會議,最核心的資訊只有最高層的寡頭們知道,其次是政治局成員,再次是中央委員(加高級統戰花瓶),再次是非中央委員的省部級官員,再次是廳局級,再是其他級別的官員,再再次是普通黨員,最後才是作為“群眾”的老百姓。資訊的數量和質量隨著級別的下降而逐級遞減,等到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群眾”這一最低層,他們所得到的資訊,已經層層過濾,剔除了獨裁者們主觀認定的一切“敏感信息”,剩下的自然就是“團結、勝利的大會”的信息,從十六大開始,似乎又多了“創新的大會”的資訊。之後,就是全黨全國人民“歡呼吧”、“歌唱吧”、“掀起學習新高潮吧”

中共高官們做的是“資訊的轎車”,有檔次的嚴格區分,有人坐頂級的加長豪華防彈車,有人坐奔馳寶馬奧迪,有人只能坐“資訊出租車”;普通黨員恐怕要乘“資訊公共汽車”,而一般百姓恐怕就淪為“資訊的自行車或徒步”了。

如此黑箱制度,除了對民眾知情權的剝奪和資訊佔有的嚴重不對等之外,怎麽還能指望“資訊的透明化”!

2003年10月13日於北京家中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批評家

──原載《觀察》http://guancha.org(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劉曉波 :北京為什么轉向美國?(上)
劉曉波:“民主立憲”的虛假
劉曉波:北京為什么轉向美國?(下)
劉曉波:金家政權在中國貶值(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