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時報隨軍採訪(二):美軍為何留在伊拉克?

標籤:

【大紀元10月26日訊】韋利中校是美軍第三裝甲騎兵團的中隊指揮官。該軍團現時駐守於伊拉克西部”猛虎”基地。一般而言,即使是面對刁鑽問題,韋利中校都從容不迫,但當被問及為何美軍仍留在伊拉克,他卻明顯變得緊張,原本放在臺上的雙腳改為放在地上,其中一隻手掌支撐著前額。他尋思著如何一方面表達他的立場,但又不背離官方的方針。他小心地說:”我們留在這裏是正確的,可確保這個地區進步。美國一直都為基本人權而戰。我們相信人有自我管治的權利,而人權對於這個地區的長遠發展是重要的。人類的發展就包含人權的保障。”對於美國是否變相佔領伊拉克,他就避而不答,這不屬於他的”許可權”之內。”今次是關乎美國的聲譽,我們在這裏……”他反復強調,”我們在這裏是正確的,其他人沒有意志,也沒有能力做我們的事情。”

韋利中校的部下也很清楚他們到伊拉克所為何事,儘管他們的理由與美國官方戰前所說的不盡相同。其一位來自加州的士兵雲達斯說,”我們到來是幫助伊拉克人民,這就是我們到來的原因。我從沒有擔心過。我的家人都會以我為榮,我也感到自豪。我們來這裏是與恐怖分子和遊擊隊作戰。他們是壞人。我們殺了他們,伊拉克人民的生活就會好過一點。”

艾法利上尉則表示,他的部下相信他們在努力打擊恐怖分子,雖然他也承認,現時的戰鬥與9·11無直接關係。9211恐怖襲擊之後,第三裝甲騎兵團的第一中隊立即派往埃及,參與代號為”明星行動”的軍事演習。”當時我們以為,也希望會到阿富汗去,最後我們沒有去阿富汗,為此我們感到頹喪。如果我們現時在伊拉克未完成工作,我們也不會離開。”另一位曾參與第一次波斯灣戰爭的賴斯上士則說,”我們愈受攻擊,我們留在這裏的時間就愈長。我們會處理這些人,然後才回家。這就是我的看法。”

類似的情緒也可以在一位年青士兵與妻子在電話中聽到。”假如這些人(伊拉克人)能夠和平相處,我們很快就可以離開。我們是要幫他們的,他們就是不明白,他們攻擊我們只會令我們駐守的時間拖長。”士兵向妻子說。

諷刺的是,該團士兵與家人通話的電話被稱為”破壞士氣的電話”,原因是這個電話往往失靈。這個電話和互聯網是士兵和家人、愛人通訊的重要支柱。

他們就是透過這個聯繫,訴說衷情,要求家人提供物資,安排財務,有時更透過這個電話與女友或妻子爭論,增加其他人對他們的關注。不過,他們從不在通電話時討論政治。

雷爾上尉現年30歲。他來自科羅拉多州普爾德布魯氏附近一個名為奧維的小鎮,是團內的情報官。他認為伊拉克戰爭是反恐戰的延續。”雖然我們沒有找到大殺傷武器,但我相信伊拉克的確曾經擁有,只不過將它們大部分轉移到敘利亞。我們要在薩達姆使用大殺傷力武器對付其他國家前,到伊拉克制止他,與此同時,伊拉克也為其他恐怖分子提供訓練。我們出師有名,這裏很多人正在受苦。”他補充說,基地裏很多人都已結婚,但他是單身,所以留在伊拉克問題不大。

布朗上尉是阿帕奇中隊的指揮官。他用簡單的軍隊語言解釋今次任務的目的:”令這個地方安全,以確保國際組織能夠進入,使伊拉克恢復正常。”

布朗的部下艾迪亞中士現年30歲,來自肯薩斯州。他認為美軍到伊拉克是要解放伊拉克人民,幫助伊拉克重建一個政府,使伊拉克民眾較為親美,恢復基建,制止非法走私和邊界偷渡活動。艾迪亞的戰友約瑟夫中士現年31歲,來自北卡羅連納州。他說:”士兵們關注的事情與政府是一致的,就是要找出大殺傷力武器,這可能要花點時間。現時未有發現,我們當然失望,但我們決心繼續找下去。” 艾迪亞補充說:”我想薩達姆斯知道我們要打進伊拉克,便把這些武器弄走了。我肯定阿爾蓋達仍然在伊拉克活動。我們的士兵很清楚他們在這裏的任務。他們同意,要知道在美國關於伊拉克佔領的不同看法並不容易。我們在這裏對新聞的最新發展掌握還不夠。我們只關心當下發生的事情。”

美國士兵看的是美國軍方電視臺或《星條報》的報導。兩者都是美軍的官方媒體,提供的是軍方想士兵知道的事情。韋利上校相信他的部下和其他美國人知道的一樣的多。他問道:”在你所居住的城市裏的人,有多少會關心這裏的事情!你關不關心端是看你的興趣,而不是軍階。我們的士兵每天專注的是軍事任務的工作。

約瑟夫中士補充說,他們得到的《星條報》報很多是過期兩周的,也不齊全。他部下100人只獲派六份。雖然如此,這份報紙就像色情刊物般爭相傳閱。艾迪亞同意,他們都很想看新聞。不過,他們對於越來越多人指布希政府在伊拉克戰爭中誤導公眾則不甚了了。他們沒有時間瞭解這些爭論,軍方的官方媒體也不探究這些事情。”我唯有相信和希望我們的領導人作出的出兵決定是正確的。”賴斯說,對於這個問題,他也不作補充了。

當然,並不是所有美軍都想留在伊拉克。被徵召的士兵說他們的長官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否則前途堪憂。當一名21歲的士兵被問及他在伊拉克多長時間時,他只說:”太長了”,跟著他解釋,”當初來到伊拉克的時候好像幹了些好事,但現時感覺是浪費時間。我們曾經幹出了成績,但現時又遇到困難。最初的時候,我們對付伊拉克復興党易如反掌,現實卻感覺與家人分別太長時間。”

另一名21歲士兵則說:”如果我們找到大殺傷力武器,這樣做是值得的;但如果找不到,那只是為了喬治·布希繼承他爸爸的意志,而許多年輕人卻不明不白的在這場戰爭中死去。”

一名非常資深的軍人表示,他希望克拉克能當選下任總統,並認為這個改變的良好影響會擴大到軍中。另一名軍官則高聲表示,(布希政府)自絕於國際社會,企圖獨力重建伊拉克是錯誤的決定。

很多時候都有批評指,駐守在伊拉克的是常規部隊,沒有經過特別訓練,不適應現時伊拉克的任務。但第三裝甲騎兵團比較幸運,他們許多士兵曾在波士尼亞和科索沃服役,熟悉如何設立檢查站,與不同文化打交道,應付複雜的種族及宗教衝突。約瑟夫解釋道:”這些經驗不是從書本得來的,而是從戰場上實踐得來的。坦克指揮官從來未受訓如何去踢破一道門。我們一邊做一邊學。”

據艾法利表示,他所有部下都是介乎18-22歲。他們最難適應的是從戰鬥崗位轉變到非戰鬥崗位:譬如早上使用武器,同日下午則修理醫院內的冷氣機。艾法利在想,他和部下都想著家,但回到美國後又如何適應?”我們現在駐守的地方沒有法律可言,我們想怎樣做就怎樣做”。他認為,像越戰美軍一樣,他們回復正常生活將會是困難的。

現年27歲的布魯中士來自丹佛市。他和其他第三裝甲騎兵團的士兵面對同一問題,就是,直至被人開槍射擊,你才知道誰的敵人,每次你踢破一道門,你才知道有什麼事情會發生,對習慣于對付清楚的敵人的常規部隊,這不是容易適應的環境,在6月7日,”土匪”中隊的杜利中士正在檢查站站崗,當時一輛載有3人的車輛駛過,其中兩人叫喊車內有人受傷,需要幫助。當杜利趨前探看,迎面被射一槍,即場死亡。該部車輛其後沖過檢查站,而美軍則向它開火攔截。美軍最後發現該車被遺棄,車上滿載火箭推進榴彈器,手榴彈,火焰器和C4炸藥。

“猛虎”基地的士兵都好奇地問,伊拉克人如何看他們,為何他們每天遇襲。”他們憎恨我們。”士兵們這樣形容他們的”鄰居”。來自聖地牙哥,24歲的亞伯拉罕中士說:”這些人(指攻擊美軍的人)很頑固,如果他們是因為我們向他們開槍而射擊我3個好友,我想我要尋找其他嗜好。但其實這不難明白。可能我們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殺了他們的父親,也可能他們根本就是壞蛋。”

對此,艾法利也表同情:”如果換了是我,假如有人沖進我家,假如我的祖父不明白外國軍隊檢查部指令,驚慌失措下被射殺,我又會如何?”(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亞洲時報隨軍採訪(一):伊拉克拓荒者
消息:川普若當選將繼續與日韓強化三邊關係
最新全球最佳大學排名 美國大學囊括前三
菲日外長和防長將於7月8日會晤 深化防務合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