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輕颱米勒突轉向 直撲台灣本島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原本預計只有外圍環流會影響台灣、編號十九號的輕度颱風「米勒」,昨天凌 晨突然從西北轉向北北西前進,下午後就以每小時十公里的穩定時速,由台灣南端直撲本島而來,中央氣象局發佈海上陸上颱風警報,指稱台南、高屏、整個東台灣及蘭嶼綠島都是警戒區;氣象局指出,米勒颱 風是「雨大於風」的典型秋颱,因此恆春半島、台灣南部、東半部和北部山區,有局部豪雨或大雨發生的機會,低窪地區應嚴防淹水。

  氣象局並說,米勒颱風今天如果持續北移,大台北地區有可能在今天凌 晨列入警戒區,而預估颱風中心今晚可能會在花蓮附近登陸。而受米勒影響,台東縣政府昨晚宣布,今天全縣停止上班、上課。而屏東縣部分,恆春半島枋山、恆春、獅子、車城、滿州、牡丹六個鄉鎮一樣不上 班、不上課。 值得注意的是,米勒昨天已在恆春半島造成驚人降雨,至昨晚十一點半止,屏東縣墾丁測站累計雨量高達五百三十毫米,另有屏東縣貓鼻頭等五個測站均超過四百毫米,位於台東縣太麻里的大溪 山測站也超過兩百毫米,氣象局預測米勒造成的降雨總量,在恆春半島可能高達七百毫米,台東和屏東山區為五百毫米,屏東平地與花蓮山區為四百毫米。

  氣象局預報中心副主任吳德榮指出,照目前資料研 判,米勒颱風中心即使不登陸,也會相當靠近台灣東海岸,因此今天凌晨至中午,台灣東南部都會受到颱 風眼牆波及,需嚴防強風豪雨,至於北部會受到多少影響?及颱風何時遠離台灣?則需注意今天中午以後,米勒與東北季風的互動關係而定。 他說,受颱風影響,巴士海峽、台灣東南部及東北部海面、台灣海 峽航行作業船隻應嚴加戒備,台南、高雄、屏東等地雨勢在今日清晨後會逐漸緩和,取而代之的是花蓮、東北部及北部會出現明顯降雨,低窪地區應防淹水,山區要嚴防落石、坍方、土石流。

  吳德榮表示, 秋颱因氣流環境複雜一向難以預測,昨天上午前,幾乎所有預報模式都指出米勒會朝西北前進,但中午之 後,米勒路徑明顯偏北,可能是近地層的東風太弱,使中層南風成為導引颱風北上的主要氣流,而外圍環流又受到恆春半島的地形影響所致。

 

  秋颱伴東北季風 嚴防豪雨

〔記者郭怡君╱台北報導〕突然轉向侵台的秋颱米勒是罕見的「十一月颱」,台大大氣系教授李清勝指出,從一八九七年至今,足以發佈颱風警報的侵台「十一月颱」總共才出現過八個,平均十二年才有一個,米勒是一百零六年以來的第九個,而由於秋季台灣上空環流比夏季複雜,秋颱路徑通常「詭譎多變」,十一月颱因比平均三年出現一個的十月颱更難預測,且須防範「共伴效應」為北部、東北部帶來災害性雨量。李清勝指出,「路徑難以預測」、「容易產生『共伴效應』造成連續豪雨」及「結構偏弱容易被破壞成熱帶性低壓」是秋颱的三大特色,但秋颱發生時間一般並沒有明確定義,十月和十一月颱風都被歸類為秋颱,九月颱則通常要下旬以後的颱風才被當作秋颱。

  李清勝表示,「共伴效應」是指颱風位在恆春 外海附近時,颱風所吹的逆時鐘氣流與東北季風在台灣的東北部造成「合流現象」,而颱風的暖空氣與東 北季風的冷空氣交會後,暖空氣受冷空氣抬升,氣流容易在原地滯留產生固定的氣流上升區,就會在東北部或北部造成持續降雨。 李清勝指出,共伴效應最可怕之處是即使颱風中心離台灣很遠也有可能造成大 量降雨,例如一九八七年琳恩颱風中心離台灣六、七百公里,卻在陽明山降下一千兩百毫米的雨量。

  這次米勒偏北走,今日中午後東北季風增強,而米勒的預測中心位置在台灣花東附近海域,是否會在北部 和東北部形成共伴效應造成災害性降雨,值得警戒注意。李清勝指出,秋颱路徑難以預測的主因在台灣 秋季風場非常複雜,近地面一兩公里吹東北風,但五六公里以上高空是吹西風,居中的風層則變化多端,在缺乏明顯的導引氣流下,颱風被不同的風場拉扯,便增高了預報難度。

  李清勝指出,上週五所有預 報模式都預測米勒會往西北前進,到昨天早上各種預測模式出現分歧,英國模式說會朝台灣東邊走,美國 模式指會以貼近台灣的方式往西北走,關島、日本的模式認為偏離台灣往西北走,顯見米勒有多麼難以捉摸。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