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聞遐邇的「戶撒刀」

阿昌族民俗(二)

標籤:

【大紀元訊】阿昌刀,又稱「戶撒刀」,因多產於阿昌族聚居的隴川縣戶撒、臘撒這個地區而得名。這種刀「製煉極精純,柔可繞指,剁鐵如泥」,用木、皮、銀等原料配製的刀鞘也極為精美。
  
阿昌刀的長短、形狀多種多樣,有生產用刀、生活用刀、狩獵者護身用的長刀、宰牲畜用的匕首等數十個品種。由於工藝精湛,阿昌刀不僅本民族人視若珍寶,而且還深受附近漢、傣、景頗、僳僳、藏、白等民族的喜愛。如今,阿昌刀還走出了雲南,遠銷到北京、西藏、青海、新疆、黑龍江等地,甚至為外國人收藏。
  
阿昌族打制刀具已有 6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代屯駐戶撒、臘撒的軍隊中,有一部份是專門製作兵器的,他們具有較高的鍛造技術。後來,這些匠人與當地人通婚,逐漸融合於阿昌族中。阿昌族繼承和發展了明軍的冶鑄和鍛造技術,生產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種刀具,而且越來越精。村寨之間分工較細,各寨有自己的產品,整個戶撒壩好比一座手工業加工廠,各寨就是它的車間,各以一種產品聞名。如來福寨的黑長刀、花鋼刀、芒東寨的腰刀、小尖刀,臘姐寨的鋸齒鐮刀,新寨的背刀,芒所寨的刀鞘等。戶撒刀之所以經久耐用,一是選料講究,二是淬火技術掌握的好,加之刮磨的漂亮美觀,所以他們打的刀拿來隨便磨一下即鋒利無比。一些老藝人能夠把刀打制得剛柔兼備,乃至可以任意彎曲。比如一把長刀,不使用時,可像腰帶一樣圍繫在腰間,需要時解下,立即自然伸直,其技藝堪稱一絕。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民俗民風:佤族婦女甩髮舞
民俗民風:白族文化霸王鞭
捍衛生計視障按摩館轉型迎戰
民俗民風:彝族大三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