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保華﹕中美關係關鍵在於意識形態

林保華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2月11日訊】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美國﹐在表面“熱乎”的同時﹐更需要探討的是解不開的深層矛盾﹐雖然溫家寶自己聲稱這次訪問成功。那主要是對國內說的﹐封住“政敵”之口﹐以免如同1999年朱鎔基的“消氣之旅”﹐回去被指責為“賣國”。但是由於這次布什總統在台灣問題上的表態﹐溫家寶在經濟上再做多大的讓步﹐以及法輪功對他的“歡迎”﹐也不會當“漢奸”了。

但是﹐美國方面提出經濟﹑反恐﹑北朝鮮﹑還有人權﹑宗教信仰諸問題﹐再加台灣問題﹐仍是今後困擾中美關係的問題﹐因為背後隱含著的是意識形態的根本分歧﹐短時間無法解決。

經濟關係是目前中美關係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關係切身利益的問題。這方面當然同意識形態有關。美國是推行自由經濟﹐中國雖然也在“走資”﹐但是離開經濟自由化還有很長的路程﹐其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觀念上﹐就是打了很大折扣的市場經濟﹐甚至應該說是被歪扭曲的市場經濟。中國的權貴資本主義﹐中國金權交易的腐敗﹐中國國有企業的“主導”和在某些行業的壟斷﹐民營企業的畸形發展﹐政府對匯率的嚴加控制﹐經常攙雜政治因素的經營手法﹑特別在外經方面﹐這也是中美貿易不斷產生糾紛的原因﹐即使中國參加了WTO﹐美國也認為中國在履行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人民幣的自由浮動﹔而北京通過貿易竊取高科技產品也時有所聞。

中國在經濟上“超英趕美”的急切心態同政治心理有關﹐似乎中國老被美國欺負﹐只有經濟上去﹐才能揚眉吐氣。這種心理有沒有“報復”成份﹖中國在強大以後會不會對世界形成威脅﹖從這種心態﹐從中國在歷史上的擴張表現﹐從中國至今還不肯宣佈放棄馬列的世界革命理論﹐人們對“中國威脅論”的憂慮不是沒有根據﹐包括在經濟上的擴張。這些都會影響到中美貿易的正常發展。

反恐是美國目前對外關係上最重要的戰略部署﹐中國從以前同恐怖分子結盟到現在假裝反對﹐但是不斷“落實”在中國自己的反對分離主義上﹔而對北朝鮮態度陰晴不定。不過美國明確指出朝鮮半島無核化本身符合中國利益﹐談不上是“幫助”美國。問題是中國與北朝鮮“唇齒與共”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意識形態結盟關係超出了“無核化”的局部利益。這還涉及武器擴散問題﹐中國遲遲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同它建立“反美統一戰線”的一黨專政意識形態有關﹐何況還想以此作為同美國軍售台灣進行交換。因此雖然這次美國肯定中國是“外交夥伴”﹐但是日後就會按照“夥伴”的標準來要求北京﹐看北京怎麼應對。

人權﹑信仰自由等問題當然有意識形態的強烈色彩﹐美國雖然已經放鬆壓力﹐但是不會全部放棄﹐因為這是美國的立國原則﹐除非美國成為左派眼中的“帝國主義”。所以布什總統在白宮草坪歡迎溫家寶時﹐還出人意料的提起這個問題。而中國的意識形態註定它的反人權態度﹐不是公開反對﹐就是製造歪論來扭曲。

至於台灣問題﹐對美國來說﹐是民主理念和地區穩定如何平衡問題﹐現在則也同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及全球的反恐戰略部署糾葛在一起﹐形成更複雜的局面﹐才會因為台灣的公投問題而在美國內部激烈爭論。但是布什對台灣終極“民主目標”的支持﹐以及美國的戰略利益﹐將是美國不會輕易在北京壓力下屈服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台灣領導人的批評只能是策略性的批評﹐不會影響整個兩岸政策。

在這個問題上﹐溫家寶聲稱台灣假借民主搞台獨﹐台灣政府的反應很明確﹐中國才是假借台獨發動戰爭。很明白﹐中國在失去吸引群眾的“馬列”意識形態以後﹐只能假借“民族主義”來加強內部的團結﹐台灣的統獨問題就是他們最喜歡炒熱的議題﹐其次就是煽動反美情緒了。明白這也是他們的意識形態後﹐美國在這方面更需謹慎以待﹐不必把中國的危言恫嚇當真﹐否則就會被中國牽著鼻子走。對流氓來說﹐他強硬﹐你就必須比他更強硬。而對中國來說﹐最重要是拿出“真民主”的東西出來﹐否則如何比較台灣是“假民主”呢﹖

要解決上述問題﹐只能等到中國民主化的實現﹐這才是美國在推動中美關係中應該抓住的根本環節。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林保華:中國提高軍事技術 追求霸權
林保華﹕有其父必有其子——江綿恆將接管軍權
【專欄】林保華﹕神五上天﹐人頭落地
《林保華專欄》美中根本關係真的改善了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