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老刊《今日东方》突停刊惹猜测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2月11日讯】亚洲时报12月11日张鑫报导﹐中国大陆商务印书馆旗下的百年老刊《今日东方》,在连番改革,业绩突飞猛进之际,突然在12月5日遭遇休刊的厄运。对于停刊的原因,坊间流传着不同的说法,在内地记者行业中引发很大关注;有意见认为,该刊曾开罪了某些政府官员。

据消息人士对亚洲时报在线证实,中国商务印书馆在12月5日下发了一份“休刊”通知。

对于休刊的决定,目前国内记者有不同看法,有中国记者在互联网上留言,指事件的起因是《今日东方》自2003年9月到11月的三期内容,特别是《今日东方》第12期一篇题为《变化中国:田凤山后的土地“变法”》的报导有关。

该篇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民的报导提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相比较土地招标,国家征地的价格本身就很低,这是否容易导致从国家建设出发的征地行为扭曲?两者之间的价格落差,是否容易成为某些企业牟取暴利和政府机构寻租行为的机会,而农民却成为交易的牺牲者?” 据称,这报导“可能触犯了政府保守派的敏感神经” 。

另外,也有知情国内记者指出:今日东方的休刊背后是和2003年第11期一篇叫《方正病危》的文章有关:该文批判地探讨了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主导藉产业多元化来化解方正的亏损危机的政策。该文以输血作比喻指:“若机体‘造血功能’缺失,依然危机四伏。”有记者在网站上留言指:该文“让政府保守派官员大为光火!”

由于《今日东方》曾在2003年第8期报导了一些于被视为“中国首富”之称的平安保险董事长兼总经理马明哲;也有人怀疑事件和此有关。

国内记者又认为:这次事件“与市场因素无关”;他们称“因为该刊新团队从9月接盘到现在的三个月里只花费了不到90万,去掉广告收入30万,用区区60万却换来杂志业绩的节节攀升” 。

一篇在网络上流传,署名“《今日东方》杂志社全体员工”的声明指出:《今日东方》全新改版后,正处于蒸蒸日上,2003年第11期在北京市场的实销量已进入财经媒体前三名,日订阅量也正以每天20-30本的速度增长。

该声明指:12月5日 “休刊”通知下发当日,《今日东方》全体员工丝毫不知情,正以极大热情全力准备着2004年1月份的出刊工作——采编人员已经采访组稿基本完毕,美编人员已经备足该月图片,运营、发行各部门正在做大范围的市场推广、征订。

声明又指出:目前承担《今日东方》采编和运营工作的这支团队,骨干力量分别来自国内的主流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世界》、《中国企业家》、《经济观察报》等,平均年龄不足30岁,2002年11月起怀着创业的梦想汇聚在《今日东方》旗下的时候,看中的是《今日东方》百年品牌的传播实力、商务印书馆悠久历史积淀下的商务文明。

声明又说: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家杂志,《今日东方》的前身《东方》杂志在近百年的岁月中,经历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台湾发展等重要历史时期,忠实地记录了历史风云和变迁,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附录:《今日东方》致社会各界公开信

关心《今日东方》成长与发展的各界人士:

《今日东方》自1904年创办以来,先因日军入侵被迫停刊,后因国家政策调整而停刊,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新闻媒体业市场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今日东方》全新改版后正处于蒸蒸日上之际(2003年第11期在北京市场的实销量已进入财经媒体前三名,日订阅量也正以每天20-30本的速度增长),却在12 月5日突如其来得到了杂志主办方——商务印书馆下发的一份“休刊”通知。

这份通知下发当日,《今日东方》全体员工丝毫不知情,正以极大热情全力准备着2004年1月份的出刊工作——采编人员已经采访组稿基本完毕,美编人员已经备足该月图片,运营、发行各部门正在做大范围的市场推广、征订。目前承担《今日东方》采编和运营工作的这支团队,骨干力量分别来自国内的主流财经媒体《21 世纪经济报道》、《IT经理世界》、《中国企业家》、《经济观察报》等,平均年龄不足30岁,2002年11月起怀着创业的梦想汇聚在《今日东方》旗下的时候,看中的是《今日东方》百年品牌的传播实力、商务印书馆悠久历史积淀下的商务文明。而且经过一年来的艰苦摸索和不懈努力,已使《今日东方》从内容到运营实现了全面改观:

1、排名情况:根据和讯的传媒调查显示,目前的《今日东方》在专业财经杂志的队伍中已经排名第三位。尤其从2003年9月《今日东方》再次确定了内容、发行与运营新战略,并调整了管理队伍至今,市场监控数据表明,《今日东方》第11期在北京市场的纯发行量仅排名在《财经》、《中国企业家》之后,名列第三。

2、网络影响力:判断新闻影响力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新闻的转载率和传阅率。根据统计,《今日东方》从2002年10月份开始试行改刊,到2003年11月份,总共九期,其中八期封面文章———2002年第11期《杨斌落幕》、第12期《李嘉诚神话北京遇阻》、2003年第1期《张仲谋台湾突围》、第2期《张瑞敏的致命诱惑》、第5期《TCL丑闻》,以及第7期封面《刘金宝梦断香港》、第9期封面文章《富人造反》、第11期的封面文章《方正病危》,转载率和传阅率都位居同类媒体前列。行业类文章,例如《2002-2003 生死家电业》、《五城市房地产泡沫调查》、《拯救中国汽车品牌》、《四小航空单独起飞》、《中国本土零售遭遇清场》和《水务业大洗牌》、《发现2004最具成长性行业》的转载率已达到60%以上,超过同类期刊的水平。而且上述文章在新浪网、搜狐网、和讯网等权威财经网站都被专门特别推介。

3、发行情况:截止到目前为止,经过不完全统计,《今日东方》的实际月销售量节节攀升,每期销量增长比例达到50%,其中北京、上海、香港、广州与新加坡等远东地区的销售形势最好,每月的赠阅量在6000份左右,数据库资源均为政府要员、社会名流、权威学者、企业精英以及京城各大俱乐部会员。

4、广告运营情况:从2003年9月到11月的3个月里,广告现金收入突破30万元;同时,在休刊前,杂志社运营中心已经与港龙航空、金六福等达成了广告协议,并与某房地产公司达成了大额广告协议。

5、品牌影响力情况:《今日东方》的品牌在业界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号召力。一是知名度已经在专家学者群体中“落地”,如京城最有名气的经济学家钟伟、巴曙松、易宪容、张国庆、阚凯力、赵晓、高辉清等都与《今日东方》形成了紧密合作关系;二是社会影响力显着,2003年11月18日与上海交大管理学院合作成功举办 “第七届世界管理论坛暨东方管理学术研讨会”,另有几场行业峰会已经筹备完毕,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三是京城各大俱乐部近百名会员、社会主流媒体的主编与资深传媒介人士都对《今日东方》的成长热切关注、赞赏有嘉;四是与一批著名企业,比如新天国际、金六福酒业、金蝶软件、上海联华、东盛药业、张裕等都形成了战略合作;与此同时,上海阳光商厦、新加坡私人品牌物语、安隽博等数十家公司也已与《今日东方》运营和品牌推广方面达成初步合作。

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家杂志,《今日东方》的前身《东方》杂志在近百年的岁月中,经历了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台湾发展等重要历史时期,忠实地记录了历史风云和变迁,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

在这块由众多有识之士共同开垦的土地上,不但有像杜亚泉、胡愈之等文化名人担任主编,还有众多近现代思想文化领域中的领军旗耕耘其中,如:王国维、梁启超、鲁迅、巴金、老舍、丁玲等,都在本刊发表处女作和重要文章。昔日,《东方》杂志涵盖时事政治、文化教育、又有商务财政、实业交通、还有学术论文、文艺作品等等,内容之丰富、意义之深远,无愧于当时盛传的关于“得一本《东方》杂志,便足周知中外近事”的评价。

《东方》杂志在 1948年底停刊前是中国期刊界影响力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在海外华人中有广泛的影响。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商务印书馆专业分工不再出版期刊,本刊由台湾商务印书馆接办,到上世纪90年代停刊。1999年9月,北京商务印书馆接办,因刊名被文化部所属《东方》杂志注册,本刊刊名改为《今日东方》。1999年9月至2001年9月《今日东方》是一本类似美国《读者文摘》性质的文化生活类杂志。2001年10月至2002年9月,定位于“关注知识经济,服务成功男士”,转型为一本财经杂志。2002年10月至2003年9月,定位于“探寻在变革时代的商务精神”,成为财经大刊;从2003年 10月起,为突现本刊核心竞争力,即突出行业变局的新闻调查和报道,以占据细分市场,本刊成为“一本关注主流行业成长的杂志”。

按照这个清晰的定位,我们多次调整采编人员,目前这支团队的一些业务骨干甚至是在2003年10月才被千方百计从主流媒体和广告公司挖过来,如果早知商务印书馆有叫停《今日东方》的想法,何必如此?

休刊之前的《今日东方》已基本确立了全新的发展战略,并从公司、人物、报告、评论、调查、风云等多个视角对国内主流行业进行深入关注和报道,每期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行业进行纵深剖析。这种做法,到目前为止,是任何财经媒体没有做的,也是杂志求得更大发展的一个机会。

为了有力支撑这一点,杂志社专门成立了以行业编辑、记者、特约研究员和证券分析师,以及杂志执行主编参加的行业研究小组,专门负责选题策划、专题研究、重要概念包装以及延伸的策划活动的组织任务。另一方面,我们还成立了策划中心,通过一系列行业论坛活动使杂志的品牌在行业内落地,并将行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整合到杂志旗下。目前,这些工作都已初见成效,许多国内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截止目前都还在积极与《今日东方》联系深入合作的事宜。

梳理《今日东方》的百年历史和发展现状,不难发现,这个已有百年品牌的老刊,不仅承载着沉重的现实意义与政治意义,更承载着一群年轻的新闻从业者开创传媒事业的理想和抱负。但如今,一切已成空!

在即将离开倾注我们一年心血和汗水的《今日东方》时,我们本着真实、客观、准确的态度,希望将《今日东方》杂志社一年(自2002年11月到2003年11 月)来的具体运作情况作上述清晰说明;希望对时刻关注《今日东方》成长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企业精英和媒体同行们道一声感谢,感谢你们曾经对《今日东方》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挥别《今日东方》后,愿我们依然是创业路上的同行者!

《今日东方》杂志社全体员工  

2003年12月9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卖人头再盗汇 
 替代役男黑吃黑
煽动屠杀 联合国法庭重判媒体人
有效利用储物空间
好莱坞公主葛妮丝派特罗将为人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