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时报》美国版390期-国际纵横

人氣 14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总标题:哥伦比亚号飞船爆炸专辑报道

========================

以色列宇航员拉蒙遗骸被找到
──美俄太空航天史丧生人数增至廿一



图:首位以色列宇航员拉蒙。(AFP)

【大纪元记者尚善综合外电报导】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元月31日完成16天太空使命后准备在佛罗里达州降落空中解体,以色列宇航员拉蒙是这次事件中遇难的7名机组人员之一。据以色列军方的一份声明说,美国航天机构通知以色列军方,拉蒙的部份遗骸在散落在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边界附近的航天飞机残骸中被找到,并已得到最后确认。军方表示,这位以色列第一位宇航员的遗骸将送回以色列下葬。其父母和四个孩子及其他亲属2月4日在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同布什总统一起参加了为哥伦比亚号宇航员举行的悼念仪式。

自从苏联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成为进入地球轨道的第一人以来,美国和俄罗斯迄今共有21名男女宇航员丧生。1967年1月,美国宇航员查菲、格里索姆和怀特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地面试验过程中,被“阿波罗”太空舱内发生的浓烈大火呛死,称为第一批丧生的宇航员。三个月后,苏联“联盟一号”飞船返回地面时,用於减缓著陆舱降落速度的降落伞没有打开,飞船坠毁,宇航员科马罗夫丧生。1971年,苏联“联盟号”飞船重返大气层时,阀门故障导致舱内压力下降,三名苏联宇航员死亡。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73秒后在大西洋上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

飞船失事或加强美俄太空合作



图:人们悼念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中遇难的宇航员。(AFP)

【大纪元记者尚善综合外电报导】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对美俄两国的太空发展计划将造成重大影响,美俄将可能因此而走向合作。

*开发太空不分国界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最快时间内,立即向布什总统与美国人民表达慰问之意。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2月3日早上前往美国大使馆同魏士伯大使会晤,表达俄罗斯人民对哥伦比亚号悲剧的同情和哀悼。与此同时,许多莫斯科市民也前往美国和以色列驻莫斯科大使馆献花,悼念哥伦比亚号遇难宇航员。

参加悼念活动的俄罗斯科学家们表示,虽然在哥伦比亚号上遇难的并没有俄罗斯宇航员,但是哥伦比亚号失事对俄罗斯来说也是一场悲剧。因为在科学,开发太空方面并不分国界,更何况美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宇航大国目前已经成为人类开发太空活动中最密切的合作伙伴。科学家们同时认为,开发太空的活动应该继续进行下去。

*美俄由竞争走向合作

据了解,俄罗斯与美国的太空业,早在冷战时期彼此就是相互竞争的对手,从苏联首次派人上外太空,到美国登陆月球、苏联设和平号太空站、美国勇往直前主导太空站,到未来要探索火星,俄美两国一直是彼此尊重,惺惺相惜的对手。

由於激烈太空竞争,俄罗斯太空体系,形成一势力庞大组织,每年花费巨大国家预算。而让一些富豪名人花两千万美元上外太空一圆宇宙梦,帮一些国家发射卫星,替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训练太空人,为俄国太空事业赚了不少钱。而是美国的太空业,经费全部来自国家,基於军事与科技及安全的多重考量,反而变得处处受到限制。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后,美国宣布停止所有航天飞机飞行直到检查出爆炸原因。由於美国新一代航天飞机要到2008年才能完工,当美国所有航天飞机停飞之际,俄罗斯的联盟号航天飞机成为全世界目前唯一的外太空运载工具。在外太空的国际太空站,是由俄罗斯、美国及欧美太空局十一国,包括日本、加拿大与巴西等十六国共同建设运作,预定2006年完工。美国为维持国际太空站的运作必须请俄罗斯帮忙,这其中牵涉的问题就不单纯只是宇航的专业,而是涵盖各层面的政治问题。

俄罗斯2月2日成功地发射了进步号M-47无人驾驶载货飞船,并於4日成功和国际空间站对接,为站上的机组人员提供了可以维持到今年6月的燃料、设备和食品。

========================

中国称载人飞船计划不变

—日本慎重考虑

【大纪元记者徐弱水综合报导】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对於当前技术水平下载人太空旅行的安全性提出了严竣质疑,正处於太空载人发展阶段的国家对此反应不一。

*中国将继续载人计划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之后,中国航天专家表示,这场悲剧不会影响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专家指出,航天飞机不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神舟飞船发射使用的火箭和原器件都是一次性的,不会有“老化”、“疲劳”引发的问题。

*日本慎重考虑载人飞行

日本航天机构则表示,在日本政府确信航天飞机绝对安全之前,不会允许日本宇航员参加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日本航天官员说,在对哥伦比亚号的灾难事件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后,他们将决定日本将来是否参加美国航天飞机的太空飞行。日本是国际空间站项目的主要赞助国。

========================

幸灾乐祸言论再现大陆网站
──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政府导引不可漠视

【大纪元记者徐弱水综合报导】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生事故之后,世界很多国家的首脑和人民都表示同情和哀悼,并且对美国科学家为人类探索太空的航天事业,表示了崇高的敬意。然而,在中国的几大网站上,却出现了幸灾乐祸的评论。比如:“感谢真主保佑伊拉克”,“今天玩的真愉快,感谢给我们快乐的USA”,有人甚至把哥伦比亚号失事说成是“羊年春节最美丽的烟火!”,还有的说“春节不能放鞭炮,这下好了,美国放个大的,辞旧迎新嘛”,“挑战者号爆炸俺痛心,这一此俺很痛快,可惜的是死的太少了”。

对於这些极端的反美仇美的情绪宣泄,作家刘晓波在北京家中撰文分析说这“正是被狭隘而狂热的民族主义毒化的结果。这种民族主义,淹没了人类共同价值,泯灭了起码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混淆自由与独裁、人性和反人性、善与恶、真与假、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实质性区别。它的唯一情感是冷血仇恨,唯一的表达是漫骂宣泄,唯一的表情是猥亵下流。

一位中国网民认为,即便美国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也不应该对别人的挫折表示高兴。他说:“七个人的生命在归家的路上永远的失去了,在那些卑鄙的幸灾乐祸者的眼里,看到的却是美丽的烟花,装点了他们残忍而又无耻的虚荣。嫉妒使这些人丧失了起码的同情心。就算美国是中国的竞争对手,也不应该把超过对手的希望寄托在对手失误上。超过了自己的对手摔了跤,我们应该拍手叫好么?如果中国人都这样想,2008年的奥运会还是搬到别处去办好了。”

中国山东一位听刘姓人士说,这是政府控制的媒体进行舆论错误导向的结果。他说:“现在中国人当中存在著反美的情绪。我认为这是国家和政府愚弄人民造成的。比方说在中国,老百姓不知道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对中国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所以形成了反美的情绪。中国政府在报导的时候有偏向,只说(一面),把事情的这个样子,说成是那个样子,造成了一些反美情绪。”

中国对控制舆论导向素来严厉,官方媒体更是在严格掌控之中,含有“人权”、“六四”、“法轮功”等敏感字眼的信息均在网站自动过滤之列,而大陆网友对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九一一悲剧落井下石却能畅所欲言,甚至二年前的美国“九一一”事件后,北京的官方媒体都曾经发出幸灾乐祸的信息。可见,政府的舆论导向控制缺乏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论坛上一篇文章对中国社会的道德问题深表忧虑,它说:

“今天令我感到比获悉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遇难更为悲伤的竟是看到为数不少的大陆青年在互联网上的丑恶表演。这些愚昧无知、人性被扭曲了的青年们居然为航天灾难叫好,这是对人类人性的亵渎!”

“联想到前年911惨剧发生后,国际社会对恐怖分子同声谴责,连阿拉法特都为受害者献了血。但是号称文明古国的中国大陆青年中的很多人却在互联网上拍手称快,这些人的丑恶表演让中国政府和心智正常的中国人也丢尽了脸。目前在中国社会中泛滥的腐败、自私、是非好恶不分和正义感缺失的社会环境正是产生这些心理畸形儿的温床。中国政府也一直在提倡道德教育,但是从很多事情的实际效果看,结果越来越令人沮丧。唯有实实在在地著力改善中国社会的道德大环境,而不是空洞的宣传报道,同时要对青少年们从起码的人性教育做起,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如此中国或许还有希望。否则若干年后,后果不堪设想。”

========================

女太空人的最后电子邮件



图:「哥伦比亚号」的美国女太空人克拉克。(AFP)

【大纪元讯】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悲剧事件中丧生的美国女太空人克拉克,曾在灾难发生前一天向亲朋好友们传出一封电子邮件,在太空中许下她最后一个愿望。希望在他们七人乘坐的航天飞机滑过地球上空时,她的家人和亲友能感受到这股照亮整个地球的正面能量。

据中国时报4日报导,克拉克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她对这次旅程感到既害怕又振奋,由於任务艰巨,她必须时时刻刻进行科学实验,单是找到时间写封电子邮件都十分困难,因此她只能写封短信给她认识和爱著的许多人。 克拉克在信中说,她看到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象,如闪电划过太平洋海面、灿烂的晨曦从水平线上露出光芒并逐渐照亮澳洲的几个城市、广阔的非洲平原、好望角上起伏的沙丘群、河流交错穿梭於群山之间,北美洲、中美洲到南美洲的聚落线,以及像个凸起小丘的日本富士山。她写道,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太空舱工作,所以十分珍惜每次得到空闲时,向窗外了望的机会。 每次向外看,景色都是如此奇幻美丽,连星星也特别明亮。

========================

哥伦比亚号解体原因浅析

──事故和挑战者号连串巧合 纽约时报称离奇



配图:航天飞机的机鼻被发现



「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残骸分布



挑战者号在空中爆炸

【大纪元记者尚善综合外电报导】历经严密分析,美国太空总署已暂时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油箱隔热泡绵脱落,击中左翼油箱假设为肇事原因。航天飞机的残骸搜寻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机鼻现身

航天飞机残骸的搜寻工作2月4日出现最重大的进展,搜查小组在德州东部一处森林茂密区发现航天飞机大致完整的机鼻,调查人员将有更多线索拼凑出导致哥伦比亚号失事的真正原因。

这是残骸搜索工作迄今最大发现。从哥伦比亚号1日失事到3日下午,共有一万二千片残骸被寻获,包括机翼、部分机舱和火箭引擎,都属於小型残骸。这些残骸散布面积很大,搜索人员必须带著声纳设备潜入水里寻找残骸。几具人体遗骸也已被发现,现正处在身分确认中。

*原因勘查

与此同时,哥伦比亚号的失事调查工作亦如火如荼进行。纽约时报指出,美国太空总署调查工作快马加鞭进行,提供的资讯量也很庞大,与1986年的挑战者号调查形成对比。

太空总署3日表示将检讨哥伦比亚号升空时,外部油箱隔热泡绵脱落击中航天飞机左翼造成的影响。太总署的报告指出,哥伦比亚号升空后,一片油箱残片击中航天飞机左翼下方,经电脑分析后认为可能对包覆在机体最外层的耐热陶片造成「大范围的损害」,但「无碍飞行安全」。

同时,太空总署的工程师正在深入查证隔热泡绵脱落与哥伦比亚号解体爆炸前左翼温度升高及左侧阻力加大之间的「遗失环节」。迪德莫表示,调查小组假设外部油箱的隔热泡绵脱落是哥伦比亚号爆炸的根本原因,但它最后如何酿成失事的过程仍有待□清。

*事故提前

华盛顿邮报5日报导指出,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认为,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可能在进入地球大气层,也就是在加州上空时,就已经开始解体;太空总署已派员到加州和亚历桑纳州搜寻航天飞机残骸。

一名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巴斯莱观察到,当航天飞机飞越内华达山区上空时,有数个光点围绕著机体,这是有物体脱落时的现象。

太空总署官员表示,从遭到厄运航天飞机上掉落的第一块物件极其重要,因为先脱落的物件可以揭露许多事实,也透露航天飞机最初发生问题之所在。

*连串巧合

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预定著陆时间前15分钟,离地面40英里的高空分裂解体,这震惊世界的意外事件立刻令人联想到16年前相差不到几天、升空即爆炸的挑战者号的悲剧。哥伦比亚号这次升空时间,特地挑选挑战者号升空周年的时间,用意就是纪念那组太空人。

挑战者号的七名太空人包括美国各族群与肤色,哥伦比亚号的七名太空人也具备不同种族背景,包括一名印度出生的美国人以及以色列第一位太空人。

其他令人惊奇的「巧合」包括:

载著以色列空军上校拉蒙的这个飞行器,在德州东部一个叫做巴勒斯坦的小镇上空爆炸裂解。

纽约1010频道「天天赢」电台报导说,拉蒙最后一封给家人的电子信说,太空之旅无限的平静,他真希望「永远待在太空」。

这不是犹太人第一次参与航天飞机探险任务,不过却是第一次太空总署应拉蒙要求准许航天飞机携带犹太食物上太空。

纽约时报说,这些巧合,简直是小说也杜撰不出来的情节。

========================

哥伦比亚号七宇航员简介



图: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七名宇航员出发前合影。(AFP)

航天飞机的指挥官是里克-赫斯本德,45岁,美国空军中校,这是他的第2次太空飞行。赫斯本德生於德克萨斯州,已婚,有2个孩子。

航天飞机的飞行员是威廉姆-麦库尔,41岁,一名美国海军指挥官,这是他的第一次航天飞行。麦库尔1961年出生於加州圣地亚哥,已婚。

伊兰-拉蒙,48岁,他是以色列空军的一名上校,也是战斗机飞行员。他是首名进入太空的以色列宇航员。已婚,有四个孩子。

罗拉-克拉克,41岁,她是一名美国海军指挥官,同时又是一名医师。这是她的首次宇航任务。她婚后有一孩子。克拉克出生於爱荷华州。

卡尔帕纳-考拉,41岁,印度裔宇航工程师。她担任这次飞行的工程师任务这是她的第二次宇航飞行。

迈克尔-安德逊,43岁,美国空军中校。他1959年出生於纽约州,已婚。

戴维-布朗,46岁,美国海军队长,曾担任海军导航员。这是他的首次航天飞行。他1956年出生於维吉尼亚州,未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