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增長面臨挑戰(3)

標籤:

【大紀元2月2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木風2月21日報導) 中國經濟是不是泡沫?專家們進行了很多的爭論,在美國也是一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 旅美中國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也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是“資不抵債”。全部國家債務是12.8萬億元,相當於每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40%。她說:“我們近幾年的整個GDP是10萬億。國家的全部資產,包括外匯儲備、國有資產淨值、還有自然資源以及技術性衍生工具和通貨膨脹稅,總共不過九萬億。如果不是源源不斷的外資替代了中國外逃的資本,中國的金融危機早就暴發了。”

*美經濟學家對泡沫說持不同看法*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匹茨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托馬斯﹒羅斯基對泡沫一說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盡管中國經濟統計數據存在明顯的問題,但就整個中國經濟來說並不是一個泡沫。羅斯基說:“我認為泡沫並不存在。大家都知道的,我認為最近幾年中國的統計數據誇大了經濟的實際表現。但如果看看實際的經濟表現而不是統計數字,情況就比較清楚了。所謂泡沫,是指產出以及物價出現不正常的增長,而且這種增長無法持續下去。我認為中國還沒有出現這些東西。商品價格、房地產價格或者股票價格都沒有出現那種非理性的增長,產出方面也沒有突然巨增的情況。相反,這幾年產出比早先的一個階段有所下降。”

羅斯基表示,即使按照他的計算方法,從中國的GDP裡扣除虛假成份,那也不是泡沫。物價比較穩定,甚至在下降,就業增長停滯,或者緩慢改善,除了政府投資,其他投資領域增長速度也不太快。日本15年前泡沫破裂之前的種種現象在中國都看不到。所以羅斯基認為,這個經濟現在還談不上存在什麼泡沫,更不會在近期崩潰。

相反,羅斯基指出,中國存在著許多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羅斯基說:“中國在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中獲益巨大。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是一個大促進。我認為人們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代價誇大了。實際上好處要多得多。中國入世之前,先是台資湧入,後是港資擴張,提供了許多生產項目,現在是日本投資大舉進入,隨之而來的商品生產檔次也明顯提升。”

*經濟是否持續增長關鍵在西進*

羅斯基指出,今後中國經濟是否能夠獲得真正持久的高速增長,關鍵不在國外,而在國內,就是看內地的經濟改革能不能盡快取得進展,為投資西進創造條件。沿海地區的投資已經過剩,需要提升產業結構,實現產品升級,把勞力密集型的產品生產轉移到西部,沿海地區集中發展技術密集產品。如果這個任務能夠完成的話, 中國的商品生產規模和檔次將會有一個大的提升,給經濟增長提供一個新的巨大動力。

但是,何清漣認為,要把服裝、玩具等勞力密集型產品的生產從沿海地區遷移到西部,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何清漣說:“哪有那麼容易啊!我給你講一下深圳的事情就知道了。我剛到深圳去的時候,深圳就講要進行第二次產業結構升級換代,把香港移過來的三大產業,電子、玩具、服裝,轉到郊區,我們要發展高科技。於是深圳就用徵收暫住證的辦法,讓民工交360元的暫住費,把很多廠子逼到了東莞、順德那一帶去了。”何清漣說,許多工廠遷出深圳之後,深圳就搞起了幾個高科技園、高科技孵化器等,實際上都是皮包公司在行騙,最後科技園被人用來開發房地產,產業第二次產品升級換代的努力以失敗告終,深圳市的財政都受到了很大的壓力。

全國就科技發展來說,上海算是不錯的,但是高科技是否有能力成為帶動上海經濟發展的龍頭還是個疑問,有待進一步觀察。何清漣還表示,中國的傳統工業早就衰落了,當年紡織業西遷,因為沒有基礎支持也失敗了。現在沿海地區的技術含量低的產業要大舉西遷,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是不太現實的。

匹茨堡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斯基認為何清漣的看法過於悲觀,事實上內地的情況正在改變。羅斯基說:“我根本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實際上,日本的本田汽車公司已經在雲南某個地方建立了一個摩托車生產基地。有報導說,美國的福特汽車公司在重慶也建了一個汽車生產廠,另外法國和日本的汽車公司也都在武漢設立了汽車生產工廠。一些西方的礦產設備公司擴大了它們在山西的投資。所以我認為,這不是不可能的。往西部的投資可能不會象沿海地區那麼大,但是那裡的投資機會畢竟還是有誘惑力的。中國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肯定會在這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共官員稱中資銀行面臨四種邊緣化危險
專家評中國傳播政策『貼近群眾』動向
中印信息技術市場比高低
張清溪:中國經濟成長有玄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