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誕生地哥裡見聞

標籤:

【大紀元2月5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麥克亞當斯哥裡2月4日報導) 如果不是因為斯大林的緣故,哥裡恐怕會是一個永遠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默默無聞地躺在格魯吉亞一條由東向西的高速公路旁。哥裡是蘇聯獨裁者斯大林的誕生地。50年前的3月,斯大林重返哥裡,死在那裡。斯大林的出生姓名是約瑟夫﹒久加什維裡,後來他自己改名為斯大林,意思是俄羅斯的鋼鐵。

20世紀30年代末期,也就在斯大林還沒去世的十幾年前,哥裡建造了一座紀念這位所謂“鋼鐵之人”的紀念館。共產黨垮台後,人們曾經討論拆除這座紀念館。不過斯大林紀念館仍然在開放,當地的老百姓仍然為斯大林感到自豪。

*格魯吉亞聞名於世*

在哥裡,人們晚上喝酒祝酒時第一杯酒經常是敬給斯大林。這裡的很多人認為誕生在哥裡的斯大林是一位英雄。一位年輕人把斯大林稱為偉人,是斯大林在這裡的生活使得格魯吉亞聞名於世。 19歲的尼克並不在意斯大林年輕的時候就離開格魯吉亞前往莫斯科。他說,很多哥裡人認為,如果斯大林不離開格魯吉亞的話,那他就永遠不會舉世聞名。尼克說,斯大林也許會成為一個某種程度的重要人物,但是決不會是聞名於世的斯大林。

對許多格魯吉亞人來說,他們寧願忘掉斯大林是當地人的這一事實,但哥裡人卻仍然尊重斯大林。參觀哥裡的斯大林紀念館就會立即感受到這一點。一間間展覽廳布滿了斯大林的個人物品和紀念品, 其中包括他的早期報告卡,他的煙灰缸和煙斗,和他最早使用過的木桌。此外還有一大堆照片,記載著斯大林從20世紀初一個布爾什維克黨的基層幹部,到1924年列寧去世後他上升到最高領導人職位的全過程。講解員說,斯大林年紀不大就投身共產黨。導遊介紹說,“斯大林受到當時居住在格魯吉亞的一位俄羅斯馬克思主義人士的影響,從15歲起就開始參加革命運動。18歲時斯大林加入了布爾什維克黨。你可以在第比利斯社會民主組織很多活躍人士的照片中,看到年輕的斯大林。”

*美化人物忽略歷史真相*

展品中最令人膽寒的也許是在一個極盡裝飾的白色圓形大廳裡展出的斯大林死亡面具,參觀者看到的這個銅製面具是1953年在73歲的斯大林逝世6天後製作的。跟紀念館相連的是只有一個小房間的小屋,斯大林是在那裡出生的。斯大林的母親在贈送整個房屋時保留了房間的原有家具。在紀念館外面還停放著一輛鮮綠色的專用列車車廂,斯大林曾經在1945年乘坐這節車廂前往德國的波茨坦參加波茨坦會議。在那次會議上美,蘇,英三國領導人同意了德國分治的方案。

這所斯大林紀念館最讓人感興趣的地方是它在很多方面沒有提到的歷史。紀念館沒有提到30年代數百萬人死於斯大林的大清洗,沒有提到有數百萬人死在古拉格集中營,也沒有提到數百萬烏克蘭人在一場大飢荒中死亡,也就是斯大林強迫實行農業集體化造成的大飢荒。 一個名叫沃納的德國人前往紀念館參觀,他注意到被省略不提的史實。沃納說:“我認為有這樣一座紀念館是個好主意,但是它有點過於美化斯大林。應該客觀平衡地介紹斯大林。”

*子孫承受名聲壓力*

斯大林的重孫子雅各布﹒久加什維裡出生在哥裡,現在居住在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當我們向他提到人們對紀念館提出的批評時,他並沒有為紀念館激烈辯護,只是說,那些6-70歲的退休老人花了他們一輩子的時間管理這座紀念館,對他們來說,紀念館展出任何損害斯大林形像的展品都是困難的。不過雅各布說,他一直生活在斯大林功過是非的陰影裡。他說,他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但最糟糕的時候是蘇聯共產黨垮台前幾年,當時有關斯大林進行大屠殺的史料開始暴光。雅各布說:“當我看報紙的時候,特別是在80年代中期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時代開始後看報紙的時候,我心裡很不是滋味, 那時的報紙經常說,斯大林是劊子手。”

雅各布說,直到現在,他每天都對他的曾祖父斯大林的功與過有更多的了解。現在他30多歲,他感到他已經達到一個人生階段,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接受現實。他說,他對久加什維裡家族的後代仍然懷有希望。雅各布說:

“ 我們的後代將不會像我,或者像我父親那樣經受沉重的壓力。我父親是在赫魯曉夫時代經受的。我在上學時就身受壓力。不過我想我的孩子不會有很大的壓力,因為斯大林將日益成為一個理想主義者的化身。歷史沖刷了一切。”

歷史是否會對斯大林給予正面評價,還有待觀察。 然而在斯大林逝世50年後,有關這位鋼鐵之人的話題在格魯吉亞仍然相當敏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最新全球最佳大學排名 美國大學囊括前三
紐約市立大學華裔藥理學家被控欺詐研究經費
【菁英論壇】三中全會前股匯雙跌 撤資最後機會
移民與經濟:復雜的願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