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評《英雄》的反歷史虛构

胡平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8日訊】《英雄》宣揚的歷史觀和价值觀受到猛烈批判。為《英雄》辯護的人說,《英雄》里的故事是虛构,何必當真?

這剛好把話說反了。正因為是虛构,所以尤其要當真,否則豈不辜負了編導虛构的一片苦心?

大致上說,歷史小說或歷史影劇的虛构有三种類型。第一种類型,如《三國演義》,是在歷史上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油添醋。第二种類型,人物和事件都是虛构的,但合情合理;不具事實真實,但具有情理真實。《英雄》的虛构顯然和上述兩种都不同。《英雄》的故事發生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中(這一點編導相當強調),但故事本身是虛构的;關鍵在于,《英雄》里虛构的刺秦故事完全不符合情理真實而且違背情理真實,它不僅不是歷史,而且還反歷史。

對歷史進行反歷史的藝術虛构,通常表明作者對歷史真實非常不滿,因為真實的歷史嚴重地違背了作者本人的价值標准。作者對歷史真實的不滿是如此強烈,以致于他認為,只要他還必須在歷史真實或歷史的情理真實的前提下做文章,那么,無論他怎樣演義虛构,仍然不能夠充分地表達出他自己的价值觀念,所以,他公然地有意地違背歷史真實并且違背情理真實進行反歷史的藝術虛构,以期突顯作者自己的价值傾向。“改造”歷史,就是用自己的价值觀改造歷史。在被改造的歷史中,作者展示給我們的不是歷史,而是作者自己的价值觀。

舉個例,《蕩寇志》就是一部反歷史的虛构。我們知道,《水滸傳》是根据《大宋宣和遺事》中几段記載渲染演義而成。關于《水滸傳》的主題思想,有人說是“誨盜”,有人說是“忠義”,有人說是歌頌反抗,有人說是贊美投降;也有人說統統不是,《水滸傳》的主題思想無關緊要,作者無非是把一段歷史記載給我們編成了一個轟轟烈烈、熱熱鬧鬧,又好看又好玩的故事而已。

假如說對《水滸傳》這部書,人們還可以見仁見智,有不同的解讀的話(但是,這不同的解讀決非半斤八兩而無高下之分),那么,對《蕩寇志》我們就不好這么說了。

本來,根据史書(盡管你可以對其可靠性存疑),宋江一伙确被朝廷招安,可是,《蕩寇志》的作者卻要進行反歷史的虛构,去掉宋江等被招安這件事,改成被朝廷大軍毫無妥協余地的徹底剿滅。本來,早在《蕩寇志》問世之前,梁山好漢的故事就流傳了多年,深入人心;《蕩寇志》的作者要寫《蕩寇志》,顯然就決不只是換個法子講一個有趣好听的故事而已。他是以此來表明他對草寇的深惡痛絕,也是力圖對《水滸傳》流行多年造成的閱讀效果“撥亂反正”。作者堅信,梁山草寇犯上作亂,罪該万死,朝廷怎么能招安?縱然這伙強盜被招安后的下場也不美妙,那終究還是太便宜了這伙十惡不赦的強盜!所以,作者要把人所共知的一段招安歷史生生抹去,硬是讓梁山好漢一個個都死在官軍的刀劍之下。

讀《蕩寇志》,你不能也不該不重視它的主題思想和政治傾向,因為那正是作者的創作意圖;就象你讀寓言不應該不重視它的寓意。

《英雄》的情況与此相似。刺秦的故事流傳了兩千多年(從《戰國策》到陳凱歌),至今不衰。只要你了解有關的歷史,了解此前關于刺秦故事的种种描述及其社會影響,當你看到《英雄》,你很難不強烈地感受到編導者以反歷史的虛构來作翻案文章“古為今用”的創作意圖。

有趣的是,當年《蕩寇志》的作者和辯護者決不諱言該書的主題思想(事實上,他們唯恐別人不關注);而今天為《英雄》辯護者,卻很少有人敢于堂堂正正地為《英雄》的主題思想和价值取向辯護。他們只是一味地顧左右而言它,假裝《英雄》根本沒有什么重要的思想觀念要表達。那是否意味著辯護者們自知理虧心虛,知道他們那套道理端不上台面,只能暗示不可明言?

轉自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蔡詠梅:張藝謀從民間走向宮廷
胡文輝:歷史長空 英雄無名
賀歲片熱鬧出籠  陪影迷歡度農曆年
《英雄》影評﹕為何喝起倒彩聲﹖(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