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天琪:從戰俘的命運看文明和野蠻的分野

廖天琪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5日訊】 她一夜之間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英雄 – 19歲的杰西卡‥林奇,美國陸軍后勤部隊的一名上等兵。這個小女孩于3月23日在一次出勤的車隊中,遭到伊拉克軍隊的伏擊,她的一些戰友被伊軍所殺,林奇則在反抗中開槍迎擊,直到子彈用盡,始被伊拉克人抓獲。一周之后聯軍的特种部隊從伊拉克一間醫院中把她搶救出來。消息傳來,她在西維吉尼亞州的家鄉小鎮的鄉親們欣喜万分,把市內的樹上,都挂滿了為她祁福的黃色絲帶,祈望她早日恢复健康。林奇的父母感到驕傲,她21歲的哥哥和18歲的妹妹也都以她為榜樣,立志從軍。

听起來有點像個煽情的好萊塢影片,然而這的确是兩天前剛剛發生在硝煙彌漫的伊拉克戰場上的真人真事。聯軍的最高統帥一邊運籌帷幄,從海陸空各方轟炸襲擊伊拉克的各個据點,地面部隊從南方挺進,從3月20日開戰以來,已經兩周了,本文落筆之時,美英聯軍地面部隊正在進攻巴格達城,直搗薩達姆的老巢。他們和城郊的“共和國衛隊”發生激戰,已經擊潰了一個師。离城12哩的薩達姆机場已被聯軍占領。在這种千鈞一發的戰爭高潮時期,搶救一名落入虎口的戰俘,被當成頭等大事,成功地達成任務。這對于聯軍本身士气的鼓舞和自由世界的人心向背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這次的行動反映出美國社會的基本人性概念,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無价的,都應該得到社會和政府的尊重和保護。就像去年美國紀念“九一一”周年,紀念會上將三千名罹難者的名字一個個宣讀出來,足足花了兩個半小時,這明确地表達了一個信息:在一個自由的國度,人命不是數字,每個生命都是造化的奇跡。

戰爭一開始,美國政府就設立了一個傷亡、失蹤人員和戰俘的网站,上面有這些人的照片、姓名年齡、所屬單位、發生事故的時間地點和原因。他們的家屬也立即會收到通知。有時候媒體會到他們的家中去訪問,如果他們的親人愿意接受采訪,就有机會把內心的懮慮和悲傷向公眾界表露,讓整個社會來分擔他們的痛苦。不論活著的還是死去的、在作戰中的還是被俘虜的美國軍人,都被社會當成為國家英勇奉獻個人生命的英雄。

因為尊重生命,美國打起仗來特別吃力。鑒于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慘烈,1949年的日內瓦公約中規定了戰爭敵對雙方不可殺害平民和虐待戰俘。對伊拉克開戰以來,聯軍對巴格達的轟炸,只限于薩達姆政權的政府軍事机构和他的皇宮和私家住宅。看准了美國的“人性弱點”,暴君薩達姆特意把一切重要軍政机构轉移到人口密集的住宅區,拉上平民百姓陪綁挨炸。美方的情報人員和軍事專家千方百計偵查出薩達姆的軍政要害地點,以精密儀器超控,扔的炸彈好似不僅生了眼睛,還長了耳朵,百發百中摧毀要害目標。因而能使平民的傷亡減低到最小。在攻打伊拉克南部几個城市中,聯軍也盡量不傷害平民。許多投降的士兵,一旦成為俘虜,反而衣食無懮,又保全了性命。難怪戰事一展開,很多伊拉克軍人都舉起白旗,不戰而降。只有薩達姆的“共和國衛隊”還具有一些零星的反擊力量,但是聯軍面對的往往不是這些軍隊,而是“恐怖主義”最拿手的身綁炸藥的自殺式襲擊。目前已經有四千多名阿拉伯世界的“人肉炸彈”抵達巴格達,一旦聯軍攻入圍城,這些狂熱分子將是大患。

在聯軍的戰地臨時醫院中,醫生們不僅為自己的傷員進行醫護,也同時治療伊拉克的受傷戰士和平民。CNN電視台的一位醫生記者甚至在搶救一名被聯軍誤傷的兩歲幼童時,親自上了手術台,雖然孩子終因重傷不治,這种臨危仗義的努力卻感人甚深。

美國政府也正在提供總額大約為2.06億美元的人道救援,將13万吨的食品運送到伊拉克。為了怕戰爭不能在短期結束,會切斷該國的糧食供應,美國還在准備价值超過3億美元的約61万公吨的食品,其中大部份食品已預先運送到某些地區。

戰爭之前,布什政府已經擬定了重建將被戰火摧毀的伊拉克計划,國會為此通過了巨額的款項。目前國務卿鮑威爾又在跟歐陸和世界各國的政府商量,邀請大家參加分擔戰后該國的重建計划。

中國大陸的人民對于戰爭的認識應當擁有截然不同的經驗。中共建國以來的几次軍事行動:韓戰、中印和中越戰爭都打得十分慘烈,不說它對敵人的殘酷,只看人民共和國對自己的子弟兵的待遇,就令人心寒。解放軍戰士上了戰場就成了炮灰的同義詞,殺夠了敵人,活著回來還算好漢,若是被敵軍俘虜,則被認為是膽小鬼和懦夫。拿韓戰為例,中共發動的“人海戰術”的确把美軍嚇坏了,他們無法對像潮水一般擁來的平民和還是孩子年紀的士兵開槍掃射。戰爭結束后,大約3万名中國戰俘,三分之二被“蔣匪”的台灣“接收”了,反諷的是,這批人在台灣倒能過上正常人娶妻生子的生活,被社會接納。其余的一万多人返回大陸之后,卻繼續當自己祖國的“俘虜”,被集中到東北地區管理,后來調到青海,永遠被放逐。政府把他們當成被“美帝”洗腦后的“變种”,不再是普通的中國人,給他們打上“非我族類”的印記,以怀疑猜忌的態度對他們,永世不得翻身。每次戰爭中國到底有多少軍人“為國捐軀”?這些數字都是國家机密,或是不能外揚的家丑。當一個專制政權的軍人其性命何其卑微,命運何其悲哀?

“党指揮槍”一向是一党專政的共產党奉為圭臬的党的基本原則。人民解放軍從來就是中共的統治工具,歷屆中央軍委主席皆是共產党的在任或卸任主席。一個“普通共產党員”鄧小平,一聲令下,人民解放軍也會拿起机槍掃射同胞,開動坦克碾過青年學子的血肉之軀。這樣的軍人不配稱作“人”,他們只是統治者手中的屠刀。現在“普通共產党員”江澤民把自己“复制”成他的小平同志的化身,放下党主席和國家元首的身段,搖身一變又成了三軍統帥。愛梳頭、唱戲、吟詩的江主席變著戲法儿,三十六計使遍,就是不用“走”的上策,十三億人奈他何?

目前大陸很多民眾似乎也加入了世界反戰的行列,不論他們對整個伊拉克戰爭的背景和資訊有多少了解,他們若拿以往中國的戰爭經驗來評估這場戰爭的話,會以為美國的軍事力量太弱,不就一個巴格達么,還這么久攻不下。美國士兵也不如中國兵神勇,弄了半天也不見尸陳遍野,血流成河,真真乏味。如果他們知道了杰西卡‥林奇被聯軍搶救出敵營的故事時,大約會搖頭說:美國人太天真,打仗如儿戲。的确,恰恰這种天真和執著,是老邁的中華文明所付諸闕如的。

──原載《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巴拿馬公佈被伊拉克捕獲巴籍美軍戰俘資料
布萊爾在美證實二名英士兵被伊軍處決
菲外長對被俘菲裔美軍待遇向伊外長表示關切
傳媒專家評半島電視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