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建筑 要你耳目e新

自由时报记者申慧媛专题报导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5月11日讯】校园空间可以更有创意!还记得汤姆克鲁斯在电影“关键报告”(MINORITY REPORT),戴上黑色手套用手指比划一下,就有萤幕及影像在你眼前亮相,放大、缩小、移动,或者在空中随手捻来,就能自由的拦截取得画面或资料,丢到别人桌子上的科技会议室或住家,在现行建筑设计中都可以实现,且花费并不昂贵。

郑泰昇 邱茂林教授领导
塑造多重投影E化空间
 成功大学建筑系为了让台湾跌入谷底的营建业能再创新生命,由教授郑泰昇及邱茂林领导的两个研究团队近两年在结合科技隔入住宅、校园空间规划设计,走出整合推出“互动式媒空间”、“数位设计与制造”的路子,充分利用透明萤幕、感应晶片、实验网路桌面等现代E化设备,将教室、家庭和办公室等,布置成未来的科技城,营造令人响往的虚拟新世界。
 
而传统的建筑系究竟能在数位科技时代擦出什么样的新火花?这个“资讯建筑”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高科技实验,将最新的科技数位器材装置嵌入建筑空间的墙面、地板和桌面,再透过网路摄影机、感测装置所塑造出多重投影的未来E化空间,包括互动式电子墙、触控地板,都活灵活现的有如电影剧情般,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

小西门窜了小东门位置
迁入成大校园重生
 为了让民众能更了解这项高科技数位空间带来变化,成大藉由参与教育部创意校园空间营造计划,实验性的以“时空轮回、古城校园再现”为主题做了个“成大小西门时空走廊”,希望营造成未来成功大学的校园特色之一。
 
原来,在成大校园的一角有个被人遗忘的历史空间,早在清乾隆年代,这里曾经是台南府城的小东门入口位置,如今原址上却矗立着“小西门”被列为古迹保护。
 
负责推动这项校园创意空间研究的成大教授陈世明解释,其实真正的小东门早就毁坏不存在,坐落在校园的城墙也没有了,但现址的“小西门”则是1970年左右台南市为辟建马路,将小西门拆迁到成大校园内文学院附近的原小东门遗址重建,至今被列保迹保存,尽管位置不对,但小西门还是因窜了小东门的位子而得到重生。

拉动电脑时间轴
体验第四度空间影像投射
 知道这段有趣故事的人并不多,连部分成大教师及学生都没听说过,所以,成大建筑系的师生研发了“成大小西门时空走廊”,只要利用结合雷射指示品原理的“光盒子”,在网路桌面上拉动时间轴来回移动,就能体验第四度“影象”投射,即时穿梭出小西门的历史空间变迁,过去50年前的小西门、30年前的小西门、甚至是未来20年后的虚拟小西门的景致,纷纷以三D动画影像,飞出前端的投影墙面一一呈现。
 
而校方并计划结合成大师生的参与,拆除现有挡在小西门前的成大校园围墙,凸显城门意象,并利用科技来营造进城出城的动感概念,让更多的师生能知道这座小西门不同的身世。
 
另外,学校也规划中配合着手“安平数位博物馆”,以数位媒材呈现数位三D城市空间,将过去古城市建筑物建构在数位网路的虚拟空间中,民众只要动动手指,就能浏览到安平古城的过去影像。

至于未来互动式的工作空间及个人化程式工作室,则是用感测手套作远端遥控,搭配着视觉感测装置及人工智慧程式,推拉及旋转虚拟空间以获取任意视角,完全有如电影关键报告的情境,在电影剧情中还得接特效减辑,但在这里,却百分之百是真实生活情况。
 
更重要的是,创造这般科技化的未来空间,不需要花很多钱,也不必高价购置精密仪器,成大建筑系教授郑泰昇所带领的研究团队,研究成员才七名,其中三人还是毕业学生,但研究及器材经费不超过台币三百万元,能以如此少的研究经费与人力,创造如此惊人的成效,靠得是师生“无价的创意”。(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法国制片家:萨达姆钓鱼用手榴弹不用钓竿
客家人在美国﹕京都旅行社创办人李刘曼香
巴总理阿巴斯向以色列提条件
北京防范SARS扩散采三层次隔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