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風波下的媒體責任

維護公益公德 善盡專業報導 國人共同期待

台灣大紀元時報記者楊德裕/台北報導

人氣 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6日訊】SARS成了我們生活的重心!各大媒體的密集報導,固然有助於我們提高警覺,但過度渲染的論述,無形中卻也增加不少恐慌。

本月四日,台灣教授學會邀集專家學者,舉辦了一項名為「從SARS風波,看媒應扮演的角色」的座談會。林國慶會長呼籲媒體報導SARS事件的同時,考慮對國家的整體影響。

媒體是公益?還是公害?

台大新聞研究所張錦華所長首先指出,SARS來襲,台灣成了一個風險社會,此時人們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所以,媒體如果依舊扮演挑戰政府的角色,無疑地會增加民眾恐慌,無論是風險論述、憤怒論述、悲情論述還是譴責論述,除了加大社會的不安、加深對某些特定族群的歧視外,並無益於消弭人們的不安全感。

因此,張錦華指出,媒體應該以責任論述,取代前述的四大論述類型,重建媒體倫理,提供完整、透明的資訊,幫助全民一起度過這次SARS的危機。

台灣記者協會會長石靜文隨後表示,雖然大家對新聞的報導方式有微詞,但相對於中國的新聞封鎖導致疫情蔓延,本地的媒體還是善盡了職責。他說,媒體也需要協助,需要被教育。

另一方面,媒體其實也反映了社會的真實情況,經由這件事,應該可以反省:我們的社會是不是真的病了?台灣民眾平時缺乏公共倫理的觀念,在這次事件中暴露無遺。

專業導向,共同抗疫

政大新聞系徐美苓教授稍後也建議國內媒體:推測與疑似的小道消息不應該報導;深入分析的報導應取代搶獨家的報導;政府提供的訊息應該通俗化,最好做好分類;有些必要的防疫資訊應該一再重複報導。

防疫無國界,SARS當前,防疫優先。衛生署紀雪雲主任表示,我國的防疫是按照WHO的標準進行,他呼籲媒體,尊重專業,能夠將衛生署每日公布的防疫資訊,告知社會大眾,不要無意間引導恐慌。

她表示,台灣目前已有的SARS案例顯示,SARS病毒不會經由空氣傳染,只有近距離的飛沫或接觸才有可能會被感染,民眾只要自我把關,一發現問題,立刻就醫,治癒的效果也較好。只要未到過疫區,或接觸病患,民眾無須過度驚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環保署:加強居家消毒 尤以經常觸摸處
口罩缺貨 業者:原因多多
SARS影響 企業紓困三措施出爐
SARS疫情 對台灣企業有危機與商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