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企業騙稅案

標籤:

【大紀元6月4日訊】中國國家稅務總局星期一通報1949年來最大國有企業騙稅案查處情況,葆祥河北進出口集團公司被判處罰金4.8億元,其法定代表人張葆祥被判處無期徒刑。下面是自由亞洲電台記者林坪的6月3日報道。

据中國官方的新華社的報道,葆祥公司騙稅案近日經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 1997年4月至2000年2月間,葆祥公司假報出口,共計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稅款1.93億元。其中,葆祥公司在總經理張葆祥的策划、組織、指揮下,通過張葆祥控制的葆祥廣東進出口有限公司与廣東潮汕地區不法人員互相勾結,利用”換票、買單”的方式獲取退稅的必需單證,假報出口,騙取退稅。据統計,葆祥公司在此期間共接受潮陽市富興行皮革服裝厂等69戶企業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1545份,并利用這些發票騙取出口退稅款1.64億元。

根据法院一審判決,葆祥河北進出口集團公司被判處罰金4.8億元,其法定代表人張葆祥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与案件有關的另4名被告的騙取出口退稅罪成立,分別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

天津某高校法學教授劉先生認為,出口騙稅的案子時有發生,并不是稅法存有漏洞,而是出口退稅的操作過程存有問題。”政策本身、具體操作有問題,往往是假冒出口的辦法騙取退稅的,如果能夠得逞的話,肯定是出口的過程中有問題。”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教授許滇慶說,出口騙稅的案子在發展中國家比較常見,”中國這次的逃稅案例是冰山上的一角,出口退稅本來是國際慣例上常常引用的鼓勵出口的一個手段,但是在這里可以造假,搞假發票、假稅單,從中牟利。這种不法行為在很多國家,特別是菲律賓、印尼都非常猖獗,世界銀行對此也有一份報告,就是講凡是有國家參与的大型經濟活動,都會在發展中國家造成一定腐敗。”

新華社的報道中還提到,葆祥集團下屬的河北冀馳公司和河北葆意羊絨制品有限公司為了享受合資企業稅收优惠政策,在外資沒有到位、不具備成立合資企業條件的情況下,由董事長張葆祥指使,使用虛假手段制造外資注入的假象,造成兩公司分別偷稅975万多元和209万多元。

對此,許滇慶教授評論說,”這几乎是一個公開的秘密。很多中國的公司,為騙取合資利益,把國有資產打到國外,在國外成立一個公司,再以外資名義匯回中國,這种事情很多。”

許滇慶教授向記者介紹說,很多國家通常對外資公司實行”減三免二”的稅收优惠政策,”減三免二,就是說,為鼓勵外國投資,頭三年不收稅,后兩年減半來收,西方也是如此。現在很多公司用這种方法來騙取免稅待遇。”

許滇慶教授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都會遇到法制不健全的問題,執法机關應該積極查處逃稅和騙稅等違法行為。(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騙取退稅上億 國企負責人被判無期徒刑
澤連斯基一席話揭露中共黨魁說話不算話
【菁英論壇】華融兩高管判死刑 背後內幕深
澤連斯基指責中共阻擋他國參加和平峰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