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低学费与就学机会的管制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5日讯】所有经历过台湾升学体制的人,对于由国中开始的升学竞争,应该都有相当深刻的体会。简单地说,升学竞争的源头来自于政府对大学的管制。1986年大学扩张、政府开放新设大学之前,同一世代就读大学的比例都在10%左右,而其中大约有一半是公立大学。

低学费搭配了大学的管制

经历过那个大学联考录取率大约只有30%年代的人们,不知是否曾经想过,如果经过高中联考的筛选之后,仍然有这么多考生,愿意花这么多力气参加大学联考,为什么政府要透过管制大学生人数来剥夺人们就读大学的机会?一个可能的重要原因是,政府主控教育的态度,坚持由国家大幅补贴经费来办公立学校,采取所谓“低学费”的政策,使得政府受限于财政能力,只能提供每个世代约5%就读公立大学的机会。

事实上,“低学费”和就学机会的管制是同时存在的。或许是由于讨论教育政策的人们,大部分都是在大学联考中仍然胜出的人,关于低学费的讨论都忽略了管制就学机会这个重要面向。

换言之,这个许多人认为“公平”,足以使“三级贫户变总统”的大学联考,只是分配这些稀少机会的一种方法。透过“低学费”政策所保障的少数“三级贫户”,其实是以补贴更多的有钱家庭,以及更重要的,限制其他大多数人的就学机会所换来的。因此,以“三级贫户变总统”作为低学费政策可以促进穷人子女向上流动的例子,其实是大有问题的。

管制大学限制穷人的机会

该问的是,为什么没有更多的贫农之子可以就读大学?为什么陈水扁的小学同学们,没有更多人获得像他一样向上流动的机会。试想,当年高中毕业时的陈水扁,面对的不是低学费的台大,而是政府不大幅补贴经费的台大,但是仍有充足的就学贷款或奖学金,他会不愿意来读台大,日后变成律师之后再来偿还就学贷款吗?因此,低学费政策并不是确保穷人子女上大学的唯一方法,但是搭配就学机会管制的低学费政策却扼杀了更多人,尤其是穷人子女的就学机会。

在当年受补贴学生陆续成为社会知名人士之后,这种补贴“未来有钱人”的效果,其实是相当清楚的。2002年底时,1972年毕业的台大学生举办了一个毕业三十周年的同学会,知名校友如马英九、赵少康和邱义仁等比比皆是。我们真的需要补贴他们当年的教育成本吗?就学贷款和奖学金真的会阻碍他们的求学之路吗?值此报税时刻,纳税人真的要这样的“低学费”政策吗?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