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新鮮人大陸求職深探-系列報導之四

兩岸薪資差距大 大陸求職應先作好心理建設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0日訊】根據調查,即使不考慮兩岸物價水準差距,兩岸薪資所得差距超過三倍。人力專家建議,兩岸台灣新鮮人要先作好「背水一戰、忍人所不能忍之苦」的心理建設,如果能先在國內就業,磨練一、兩年之後再前往大陸工作,求職生涯會更順利。

就業情報資訊曾經針對兩岸的員工薪資進行過調查 ,發現同樣是大學畢業生,在大陸北京等10個主要城市的薪水平均是人民幣2000到2500元,台灣則是新台幣 2 萬8000到3萬2000元。

就業情報資訊公司董事長翁靜玉表示,即使不討論 兩邊物價水準的差距,雙方的所得就已經差了三倍多,而且台灣大學生每個月的花費、娛樂享受不只 2萬8000 元,她認為社會新鮮人前進大陸工作,還必須先經過磨練,作好心理準備。

全球華商學苑是國內專門提供赴大陸就業相關情報、資訊與服務的機構之一,在全球華商學苑擔任顧問和教授的前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石齊平則指出,10年前,兩岸薪資所得差距是一比十,現在兩岸中高階白領薪資差距是一比三,他預估5年後兩岸薪資水平就會拉平。

石齊平表示,別以為在大陸工作壓力大的只有台幹,事實上,在大陸就算只擔任僱員也不輕鬆。

石齊平表示,根據他過去的調查,台商在大陸雇用的員工中,有三分之二表示有自信在 3年內取代他現在的台灣籍上司,遑論與這些大陸員工平起平坐的台灣新鮮人。

他認為,很多到大陸工作的台籍青年面臨心態上的 困境,第一是態度消極、焦慮感過大,第二是缺乏自信。造成這種情況的主因,是因為自己在台灣發展機會受限,才會想到西進大陸工作,但是,這些人對大陸當地 情況掌握不夠,一旦面臨大陸青年以光明手段或是不光 明手段競爭時,自信心會開始削弱,對自己產生懷疑。

石齊平說,要到大陸工作,心態上必須「從零開始 」,尤其是中年以下的年輕人,要把過去在台灣的名、利、成就和負債都一刀切掉,放下身段從頭學起,才有 東山再起的機會。

翁靜玉表示,她在國內各大校園演講時,發現很多 即將踏出校園的應屆畢業生都有意西進大陸求職,認為那是一個可以發展、衝刺的地方,不過,她不贊成沒有在台灣就業、受過磨練和訓練的新鮮人到大陸工作。

翁靜玉指出,到中國大陸工作必須有「背水一戰」 的心理準備,這一方面是指要能認知自己是去「打仗」的、要能刻苦耐勞,能忍受每天工作時間從上午六點到午夜十二點,另一方面是要「作最壞的打算」。

她說,不是每個到大陸工作的台灣人都是光鮮亮麗的回來,有些人成了「台流」,不敢回台灣來,也有些人所有資產都被當地的大陸員工騙走,或是聽信別人錯誤的投資資訊,甚至逃漏稅,弄到身無分文的,所以她建議到大陸工作之前,要先作最壞的打算。(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