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23條效應 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或被台滬取代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2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7月25日台北報導〕台灣陸委會諮詢委員昨天(24日)指出,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將會影響香港原有的資訊透明度,也可能影響國際間對香港的投資意願,使得香港原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逐漸被台灣、上海所取代。

 陸委會昨天召開諮詢委員會議,討論「港府延後訂定國家安全條例對香港政治、經濟及社會之影響」,會後陸委會港澳處長張永山轉述諮詢委員們意見時,做出上述表示。

 有關國安條例對香港政治面的影響,諮詢委員表示,北京可能以穩定為重,對部分條文內容做讓步修正,但實際上則會加強對港管控。

 諮詢委員說,七一大遊行無異是宣告「一國兩制」的徹底破產,而且無論一國兩制成功與否,台灣和香港完全不同,台灣不適合、也不能接受一國兩制。

 諮詢委員表示,香港做為國際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就是要資訊透明,但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可能對此造成影響,例如國安條例中有關洩漏國家機密罪,就可能讓很多資訊的流通面臨風險。

 諮詢委員認為,一旦香港的資訊透明、流通優勢不再,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就會不保,台灣及上海可能逐漸取代香港,國際對香港的投資意願也就可能受到影響。

 陸委會也指出,國際評比機構認為七一大遊行是香港未來管治的分水嶺,在一國兩制下,香港在經濟及財政上原本獨立,如今香港訂定國安條例,雖然條文中沒有直接觸及香港經濟及財政問題,但卻可能對這兩方面帶來間接後果。

 陸委會說,港人或投資人可能擔心觸及國家安全條例而盡量變得委曲求全,包括減少言論自由等,這可能降低資訊披露的透明度,最終影響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與投資意願。


香港會議中心(Hong Kong Convention Center)7月18日檔案照﹐1997年香港舉行主權移交儀式的地點。(法新社)

〔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陸委會昨天(24日)引述學者分析報告指出,香港社會民意對國家安全條例立法的變化,已由港人間的分化,轉變為民間和政府之間的分化。

 該份分析強調,自港府去年公佈將推動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後,支持與反對立法的陣營,各自發動萬人遊行或集會表達立場,港府內部幕僚曾經提出警告,社會將有因為對立歧見而分化的危機,但最新的調查卻發現,社會分化已經不存在,而是轉化為民間與政府的分化。

 陸委會昨天召開諮詢委員會議,討論「港府延後訂定國家安全條例對香港政治、經濟及社會之影響」,陸委會發給諮詢委員的參考資料中有以上敘述。

 陸委會表示,七月一日超過五十萬人參加大遊行,震驚北京及國際社會,北京派員親赴香港蒐集訊息,各國發表聲明關切,「時代雜誌」引為封面故事,並題為「香港站起來」,將「七‧一」大遊行與「六四」事件、文化大革命並列。

 陸委會表示,七一遊行人數眾多,對港府確實產生壓力,也引發行政會議內主張延後立法及如期立法兩派拉鋸。董建華先選擇如期立法,但在行政會議成員兼自由黨主席田北俊七月六日辭職後,港府評估如果強行在立法會表決,可能遭到否決,因此董建華只好在七日宣布延後二讀,港府一連串的應對失據,也充分反映在特首及港府民調數據創下移交以來的最低紀錄。

 陸委會在會中也引述港大鍾庭耀博士及中大陳韜文對「七‧一」大遊行的調查結果。根據調查,在參加遊行人士當中,五十六%具大專以上學歷,中學程度有四十一%;在職業別方面,四十%是專業人士,二十%是學生,若以社會學劃分社會階層的標準分析,社會中層階層佔了五十八點五%,基層佔了三十五點二%。

 根據調查顯示,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的港人急遽增加,經由「七‧一」大遊行的刺激,反對的人由五十一點七%增加至六十二點一%;贊成的人則由二十點三%下降至十八點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