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吃 逛金門

自由時報記者郭孟君金門報導.攝影

標籤:

【大紀元7月25日訊】八二三戰史館裡,幾個老伯伯踱進模仿地道所建的展示館,爭論著牆上的老照片裡,何處是當年砲彈煙硝中各自的駐防據點。

這些上了年紀的伯伯,鄉音還有點難懂,但卻有種再清楚不過的驕傲。

 不過在九○年代初期,我的學長學弟們抽中「金馬獎」,先後赴金門服役的不在少數。那時這座民主堡壘剛解除戰地任務、開放觀光。市街開始繁榮,可以打發短暫休假的去處也慢慢變多。

 幾個學長學弟記憶一拼湊,金門的街道居然是一攤攤麵店接著一家家粥店,碰到泡沬紅茶或肉粽攤才轉彎。「現在回想起來,到底是東西真的很好吃,還是當時日子太苦,所以覺得什麼都好吃?」已經放洋多年的學弟想起那段日子,忍不住自問自答起來。

 但是對沒到過金門的人來說,不管是清朝古宅第,還是最符合現代環保觀念的綠建築,金門就像是把四、五個世紀的時空層層疊疊、全都壓縮在一起的小島,隨便往哪兒晃盪一步,就能任意穿梭到不同的年代中。而唯一能夠連繫這些時空的,就是在地的飲食了。

香味襲人廣東粥

金門的廣東粥飽足感滿點。

 金門極少都市化,大多數居民三餐都在家開伙。但是,數十年來絡繹不絕的駐軍和遊客,倒是帶起小吃的市場。金門的小吃份量一點也不小,跟年紀輕、食量大的阿兵哥肯定脫不了關係,而且配料豐富,絕對讓其他地方都難望其項背。

 在福建省金門縣吃廣東粥,光看名稱也曉得這是道飄洋過海來的異地風味。金門的廣東粥得熬到米粒糜爛,看不出原形。勾了蛋花的粥裡,隨個人喜好加進肉丸子、肉片、豬肝、魚丸、魚片,撒上蔥花、芹菜珠和白胡椒粉,香味襲人。

 吃的時候配上一截現炸的酥脆油條,飽足感滿點!在東門市場開業數十年的泗水廣東粥,號稱是金門第一家,兩位老總統曾光顧過。不過金城出名的廣東粥,大多集中在貞節牌坊一帶。牌坊旁的壽記、莒光路上大樹旁的永春,也是許多人喜歡光顧的粥店之一。

口味地道鹹稀飯

琥珀色高湯裡的鹹稀飯。

 嚴格說來,鹹稀飯與廣東粥外觀上最大不同之處,在於鹹稀飯看得到米粒,而且不勾進蛋汁。用高湯熬煮出來的琥珀色湯汁裡,米白的稀飯沈在碗底,上頭同樣可以任君選擇加不加肉丸子、肉片之類的配料。

 牌坊附近也有多家鹹稀飯攤子,不過金門老饕介紹的,一定是城隍廟後頭的市場裡,中興路上龍鳳小吃的鹹稀飯。吃鹹稀飯也有規矩,得配上燒餅一起吃,這樣才叫地道!金門的燒餅約十元一個,還有鹹甜兩種口味任選。南門的金一燒餅和金沙鎮沙美的閩吉餅都是著名燒餅店。

絕對新鮮蚵仔麵線

琥珀色高湯裡的鹹稀飯。

台灣大街小巷到處都有麵線羹賣,不過金門的麵線特別講究,不但得用手工麵線,彈性好到一嚼就彈牙,湯汁也不用勾芡,這是跟台灣麵線羹最大的不同。湯湯水水煮一鍋麵線,盛上桌前加上大把才從海岸岩壁上刮下來、又大又肥的野生蚵仔,和滷到入口即化的豬腸。

 一般麵線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算是極限,不過金門麵線最特別的是還加豬血,以及各種豬魚肉片丸子,不用勾芡也濃稠得很。中興路市場裡的文記麵線。老闆娘說自己已經是從廈門搬來的第三代,絕對是金門道地傳統味!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扁馬嚐小吃 帶動萬華再造
餐飲業者戴口罩消費者用公筷母匙為健康加分
各地小吃﹕四川小吃﹑「三大炮」
四川小吃﹕鐘水餃和龍抄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