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婷婷談反對23條和民主社會中的公民意識

──訪加拿大平權會前任全國會長吳婷婷女士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3日訊】大紀元多倫多7月1日報道/吳婷婷女士從80年代末開始投身爭取人權、婦權的活動,曾任全加華人協進會(平權會)的全國會長。平權會是代表全加拿大華人爭取自身權益的全國性組織,從1980年成立以來,一直為促進加拿大華裔人士權利,幫助華人參与加拿大社會及生活的各個方面而努力。吳女士近年來雖然因為工作繁忙而減少了在平權會的工作,但仍熱心為幫助華人融入加拿大社會而努力。

6月29日,吳女士就香港23條立法及民主社會中的公民意識和責任等問題接受了記者的電話采訪。

問:7月9日,香港政府就要為基本法23條立法。您怎么看?

答:香港23條就其內容講,其實包括的面很廣,但定義不清、用詞含糊的地方很多,比如什么是叛國,怎樣界定顛覆,如何算是煽動叛亂等等。這些都是很敏感的詞語,而這些詞語的定義卻會因為不同的政府和社會制度而不同。說實在的,世界上沒有几個國家有這樣的法律,尤其民主國家中更少見。從23條立法的背景和整個咨詢的過程來看,來自中國政府的壓力是很明顯的。那么誰給這些詞語下真正的定義呢?

從另一角度講,中國當局在人權、法治方面的記錄長期以來都不好。那么香港在缺乏完整的民主制度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的情況下,誰能保證23條的內容能夠被公正、公平地解釋和運用呢?當一個政府被擺到一個不可挑戰的位置,那在運用23條法例時,是否會出現人治超越法治呢?誰能起監督的作用呢?

所以,在現在的情況下,23條的立法將會使香港人民的言論自由、結社自由等等受到嚴重而長期的影響。反過來,對社會的正常運作也會有影響。

問:包括加拿大在內,不少民主國家的政府和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對23條表達了密切的關注和反對意見。您怎么看呢?

答:是,我也注意到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政府、大小民間組織、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23條的反對,真的很好。我覺得,無論是貼傳單、發資料冊、辦講座、建立网頁、靜坐請愿,甚至是抗議游行的形式,都很好,都能起到引起公眾注意的作用,同時幫助大眾了解事實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另外,不同的聲音還能制造一定的壓力,讓當局三思而行。

問:但有人說,香港政府不會听的,搞怎么多的反對活動都沒用。您覺得呢?

答:其實任何活動都會有作用的,無論活動大小,距离遠近,都會有作用的!事情往往不能用是否立竿見影作為衡量標准的。其實我們從事的很多工作,比如爭取權益呀、人權問題等等,都是長期而艱苦的工作,需要很大耐心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我們做的事情不但會對我們這一代有影響,還會對我們的后代有影響。有時候,事情可能進行得很慢、甚至有困難和挫折,但應當做的,我們不能放棄。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南非廢除种族隔离政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是很多人鍥而不舍的努力,來自不同地方的聲音造成的壓力,南非人民的參与。。。各种長期的因素才促成的民主進步。

說回到23條吧,23條的影響面很廣,尤其現在全球環境下,這真的不單是香港居民的事。比如,很多人在香港還有親朋好友,不少人會和香港有貿易往來,從香港出境入境等等。23條立法后,對所有人都會有影響的。

所以我很贊同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做出自己的貢獻,無論貢獻大或小。尤其是我們生活在加拿大這樣的民主社會里,我們都應盡我們的公民責任,我們都有義務反映意見。

問:您剛才講到民主社會的公民應盡公民責任和義務,請您再談一談可以嗎?

答:民主社會的政府是民選的,是要為民服務同時受人民的監督。所以在民主社會里每個公民都應該知道自己的權力和對政治系統有一個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政府發揮作用。

舉個例子,當政府決定要加稅或者因為資源不夠而要減少社會服務的時候,很多人心里會覺得不舒服,可能會反對。但是呢,和政府一起分擔和解決問題的人就不多了。人們往往忽視了我們享受的社會服務,比如收垃圾、公車服務等等都來自我們自己繳的稅。所以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對社會的運作有一個了解的話,我們就能更好地參与社會事務,既服務大家,也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

其實在民主社會里,人們有不同的公民權力,包括參与政治和社會事務的權力。當我們每個人都運用這些權力向政府表達我們的意見,監督政府的運作,這本身就是履行我們公民的責任和義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22民主派議員致函董建華籲擱置23條
香港七一大示威餘波蕩漾
多團體譴責中共惡勢力擴張香港美國
大陸傳媒封鎖香港大示威活動的報道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