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大陸「瘋」 將導致產能過剩

標籤:

【大紀元7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柏松齡╱台北報導〕國內高科技業一窩蜂到大陸設廠,中華信評及標準普爾昨天提出警告,一窩蜂前往大陸將導致產能過剩問題,事實上,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生產基地移到大陸仍無法解決問題。

 國內高科技產業陸續前往大陸設廠,此種現象日益嚴重,標準普爾與中華信評昨天發表「亞洲高科技行業:景氣循環的走向﹖」分析報告中,特別對此現象提出警告,千萬不要將大陸視為台灣高科技產業的萬靈丹。

 標準普爾董事白培睿即警告,台灣高科技業一窩蜂前往大陸,將導致產能過剩的問題,而且到大陸投資,企業不要忽視非經濟面的干擾。

 白培睿表示,雖然產能過剩的現象尚未反映出來,目前看來還沒有負面效果產生,但是未來半導體產業,若是在大陸持續政策支持下,國營銀行大量提供貸款,產能過剩的情況就可能發生。

 中華信評資深協理蔡東松表示,不少台灣高科技業投資大陸是為了降低製造成本,以及著眼於大陸廣大的市場,但是製造成本只是競爭力一環,目前許多企業都到大陸去了,但是營運表現卻差異頗大,因此前往大陸並不是台灣高科技業的萬靈丹。

 蔡東松認為,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生產基地移到大陸仍無法解決問題,這也是為何台灣的高科技產業,能拿到標準普爾投資等級的公司有限的原因。

 蔡東松表示,台積電、廣達、鴻海均表現穩定,打敗景氣循環的魔咒,主要是其成本結構、靈活度夠,讓他們能夠在國際間脫穎而出。

 蔡東松認為,國內晶圓代工業具全球競爭力﹔ODM產業的表現不受景氣低迷影響,表現比國際大廠佳﹔至於DRAM產業風險偏高,封裝測試業營運表現也優於同業﹔CD-R供需已趨於平衡﹔被動元件仍等待燕子到來﹔至於TFT-LCD由於產業規模快速成長,除非不做重複投資浪費,未來將面臨籌資問題,業者有待整合才具競爭力。(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曾培炎坦承大西部開發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
剖析前世 張鳳書前世是苦奴 王識賢是尼姑
歷史聲音:韓戰停戰50周年
珠江三角洲地區海平面逐年上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