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救香港經濟的先決條件—另選賢能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9日訊】亞洲時報馮楚夫7月8日報道﹐香港恆生指數7月7日、8日連續兩天的攀升,證明了當市場除去對國安條例(23條)匆匆立法的陰影後,香港股市還是可以樂觀投資的。

承接7日的升勢,恆生指數8日開市時,就裂口高開一百點,最高時更見10,086點,是港股近十四個月來的高位,其後市況稍回,但最後亦報9,992.87,比上日上升100點,升幅有1.02%。市場人士認為,國安條例的暫緩立法,對市場有正面的影響。

「我相信後市展望是樂觀的,最主要是除去了23條立法的不明朗因素,加上市場預期美國經濟會開始復甦,所以積極入市,而成交額亦增加,預期恆指在一兩日的整固期後,有機會上試10,200至10,400點。」東泰證券研究部董事鄧聲興表示。

至於後市展望,鄧聲興卻認為不能太樂觀﹕

「經過今次的23條立法風波,市場對董建華的管治能力抱懷疑態度,認為他及他的管治班子這次受的挑戰暴露了弱點,令他們以後在政策推行上會有問題,預期恆指與下半年會徘徊在11,000點左右﹔反而如果美國下半年的經濟有起色的話,會帶動港股有更好的表現。」鄧聲興續稱。

那麼,未來會否有其他因素,能令港股以至香港經濟有更好的表現呢﹖

「假如董建華辭去行政長官的職位,或起碼減少干預施政的話,我相信對本港股市以至經濟都會好一點,起碼市場有新的希望,新人事新作風,會對經濟起正面作用﹔眾所周知,現在的香港經濟是處於最差的時期,董建華如果下台的話,對市場會有幫助。」鄧聲興表示。

除了證券界之外,無獨有偶,國際評級機構都有相同的意見。

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and Poors) 8日發表了一份名為「香港施政環境面對群眾考驗」報告,罕有地評論香港近期的政治狀況,表示外圍對香港近期的施政不穩及董建華的管治危機不安﹔標普表示,目前本港政治環境仍然不穩,立法會如無足夠支持,政府將難以有效運作,繼而導致施政環境更趨惡劣。為平息民眾怨氣,董建華可能會減少職務承擔,若董建華在中央政府同意下辭任,政策不明朗將可通過中央核准取代方案或現有班子組成臨時政府得以紓緩。

中國官方可能認為標普這份報告是在「干預別國內政」,但其實,標普的這次的說話可謂老實不過,亦反映了外資對近期香港的管治危機的擔憂。

一直以來,投資是最現實及最能反映現實的表態,營商環境穩定的話,不用宣傳推廣,外資也會爭相來港投資﹔相反,如果管治班子連內政亦搞得一塌糊塗的話,還能憑深麼說服外資把錢投入香港市場呢﹖如果沒能吸引外資來港投資,幾近沒有工業生產能力的香港又怎能擺脫經濟困境﹖經濟不好,市民生存條件備受挑戰,根本動搖,還能談甚麼「國家安全」﹖

何況,在此之前,各評級機構亦已調低香港的信貸評級,那麼,連本地機構的融資成本亦相應增加,而外資亦會因為風險成本增加而減少在香港的投資,香港的經濟會變成怎樣實在不敢想像。

現在,特區政府應該詳細思量,為了「國家安全」,應否再有「國家安全條例」﹖而行政長官董建華如果真的想為香港做點甚麼的話,應該好好考慮標準普爾這份報告的建議。(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秦慧珠將發動連署籲香港推遲國安條例立法
田北俊指請辭之事可能損害自由黨與北京關係
新唐人電視﹕香港反23大震撼(粵語)
中國隨時爆發新舊傳染病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