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明阳:”中华第一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遮羞布

马明阳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8月28日】
中共建国54年来,生产资料公有化、农村经济集体化自称之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中共社会主义政治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西方国家例如美英两国一直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而中国大陆从封建社会直接飞跃为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发展50多年来证明了什么?贫穷、落后、专政、几乎成了社会主义的代名词。闭关锁国、闭门造车是中共社会主义发展最初的方针政策,自称之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中共最初领导人毛泽东只在建国初期只访问过苏联,对苏联的生活模式不屑一顾,曾经写诗讽刺为“土豆烧熟再加牛肉、不须放屁。”他坐井观天的认为:“中国的百姓能从战争的颠簸流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中共就已是功不可没,老百姓能有饭吃就行了,至于吃什么那都无关紧要,其他的国家经济形式还不如中国。”当时媒体报刊报道的都是虚假吹捧信息,使毛泽东看到的都是全国上下一片红,到处都是蒸蒸日上的景象。可是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国民经济建设,对照“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比,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整整落后了二十多年。

九十年代初期,多次出访过资本主义国家的邓小平掌权以后,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缺点,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开始改革国家社会体制,首先解体农村低效的集体经济,鼓励个体经济发展,鼓励私有制企业的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体制开始瓦解,向资本主义体制靠近。可永远正确的共产党不承认社会主义的失败,自我解嘲的解释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华西村是地地道道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样板,四十年一任不倒的村支部书记、年终分红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村民与集体的奴役制式劳务关系这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模板。如此被世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已证明失败的社会体制,怎么在华西村反而发扬光大了呢?想想中国“文革”时期农业学大寨的历史,也许对当今华西村发达的原因有所启示。在当时贫穷落后的中国农村,大寨村整齐的瓦房、人们整齐的衣装可以说是当时的小康生活了。富裕的背后却牺牲了多少国家财政支出先不说,当时有人打比方说:“大寨每天来参观的就有上万人次,别的不说,就是每人拉泊屎,大寨的土地就肥沃的不得了,化肥钱都省了。”华西村富裕之路在于他的独树一帜,在中国集体所有制体系刚解体之时;多数中国人并不敢搞个体经济,对政策的猜疑使多数人都在观望。而个别奋勇者便捷足先登了,利用公有资产与集体资产的支援先富裕起来。可等全民都搞个体经济,再利用公有资产和集体资产支援就定为腐败罪了。华西村的集体经济原始资本积累也利用了“价格双轨制”时期的公有资产支援了集体资产。

中国上下齐呼发展个体经济的时代,华西村仍然走着其集体经济共荣的老路。发展个体经济是中共经过了贫穷和失败不得已而为之,自己否定自己从前认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可谓势如切腹之痛。华西村集体经济的繁荣给切腹之痛带来一点抚慰。其之所以繁荣也正是公有资产支援集体资产的结果,华西村的管理模式在30年前中国农村管理模式的再版,那么30年前华西村为什么没有富裕?原因只有一个,公有资产无法支援众多的集体资产。“社会主义的希望在华西”。华西村的繁荣还能做为社会主义制度瓦解的遮羞布,正如温克坚所说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恋”,初恋是虽是苦涩的,但越是苦涩的记忆越是深刻越是难以忘怀。华西村的繁荣能为苦涩“初恋”的回忆增添一点甜蜜,所以华西村不能倒。 @

──转自《议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中信集团空手套白狼
马明阳:“亡羊不补牢”,再造“矿工万人坑”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