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趕超中國?優勢何在?(2)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8月6日報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商學院的副教授黃亞生和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教授卡納最近在外交政策雜誌上發表的題為“印度能否超過中國”的文章,引起了多方面的興趣。兩位學者認為,印度比中國更有發展潛力,因為印度擁有在國際上極具競爭力的本土企業。而中國目前雖然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但是私營企業一直沒有得到充份的發展。因此,他們說,印度經濟在未來20年裡有可能趕上並超過中國。

*中國遙遙領先*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專家都同意他們的看法。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達斯古波塔就對這一觀點表示懷疑。達斯古波塔說,“他們說中國走了錯路的提法是錯誤的。中國已經比印度富裕。在以後20年裡,印度要做的就是趕上中國。”

倫敦出版的經濟學家雜誌最近也指出,印度已經遠遠落在了中國的後面。經濟學家雜誌說,在1980年,中印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按購買力平價的方法來計算,是不相上下的。然而,自從那時以來,兩國之間出現了巨大的差距。根據世界銀行公布的統計數字,2001年中國的人均收入為890美元,而印度只有450美元。即使按購買力平價來計算,中國的人均收入也比印度高出百分之70。經濟學家雜誌說,中國有大約百分之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在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多達百分之29。

*中國也有本難念的經*

然而,標準普爾公司跟蹤印度和中國經濟狀況的分析家穆卡爾基認為,黃亞生教授和卡納教授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穆卡爾基說,中國的經濟奇蹟沒有媒體報導的那麼輝煌。減去官方統計數字的誇大部份,中國過去十多年的增長可能為每年百分之7,而印度的增長率是百分之6。

穆卡爾基認為,印度的投資回報率比中國高。因為中國的儲蓄率遠遠高於印度,達到百分之40,而印度的儲蓄率只有百分之24。同時,中國吸引的外資也比印度多得多。相比之下,中國就像一個每年投資40美元、淨賺7美元的企業,而印度則是投資24美元、淨賺6美元。

穆卡爾基說,中國浪費了很多資金,尤其是政府所做的投資。他說,作為一個這麼大、儲蓄率這麼高的國家,中國不同尋常地依賴外資。這是它成功的關鍵,但也說明它的國內投資非常差。中國銀行發放的貸款有一半收不回來。而印度在利用資金方面做得比較好,印度銀行的壞賬也比中國低一半以上。因此,穆卡爾基認為,印度如果能稍稍提高儲蓄率和投資率,就能加快增長速度。

*中國長於吸收外資 弱在利用內資*

世界銀行的下屬機構國際金融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普費弗曼對印度經濟和中國經濟都很熟悉。普費弗曼同意穆卡爾基的觀點,認為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從利用外國投資轉向利用國內投資。普費弗曼指出,中國的另一個弱點是銀行界的不良貸款過高,而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很困難。他說:“因為直到最近,(中國的)銀行根據非市場的規則來運作。要改變這種行為方式,就必須改變整個激勵機制。”

*印度基礎設施差*

不過,普費弗曼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印度經濟也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基礎設施比較差,這使外國公司在當地作生意成本過高。他說:“如果看一看印度的高速公路、港口和電力供應等,(就能看出)在印度作生意比在中國成本要高得多。”

香港出版的亞洲時報最近指出,印度政府對電力和其他重要的基礎設施的投資嚴重不足,導致印度的基礎設施陳舊不堪。亞洲時報援引世界銀行三年前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印度的電力短缺相當於它全部電力能源的百分之10,達到高峰期電力需求的百分之20。印度的人均耗電量非常低,每年只有270千瓦小時。而中國的人均耗電量是每年480千瓦小時。

亞洲時報說,印度的鐵路和公路系統也是一團糟。目前,印度只有百分之2的公路有四條行車道,百分之34的公路有兩條行車道。而只有一條行車道的公路佔全部公路系統的百分之64。同樣,印度港口系統也陳舊不堪。對進口商來說,印度的港口就像一場惡夢,效率十分低下。

亞洲時報指出,跟印度忽視對基礎設施投資的情況形成鮮明對照的是, 中國正有條不紊地向鐵路、公路、電力和水力系統投入大量的資金。

那麼,印度在20年內是否會趕上和超過中國呢?國際金融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普費弗曼說,兩國的經濟形態很不一樣。 印度目前正在奮起直追,但這並不意味著它一定能趕上中國。至於20年後的情況如何,現在還很難預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國內爭論工作機會外移
澳洲警方憂恐怖組織已滲入本國
帕安島月圓派對
美國三十名舞林高手締造連續跳舞世界新紀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