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隆中:“三個代表”成胡錦濤嫁衣

戴隆中

【大紀元9月10日】根据官方口徑,‘三個代表’是當前中國政局的主旋律。不過,目前看,領唱主旋律的男高音,已經從前總書記江澤民,換成了新任總書記胡錦濤。這一點,對于觀察和理解中國政局,恐怕是不可忽略的。

本來,如所周知,‘三個代表’是前總書記江澤民的理論發明。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上從第一線退休之際,最為注重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三個代表’寫進党章,使自己的思想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并列,成為党的指導思想。這一點,他顯然是成功地做到了。另一方面,江澤民又‘以鄧為師’,也保留一個中央軍委主席的職位,牢牢掌握槍杆子。這樣一來,武有中央軍委,文有‘三個代表’,應該是穩穩當當‘垂帘听政’了。

可是,最近這几個月的政局變化,卻有打破江主席如意算盤的發展趨勢。‘非典’一役,胡錦濤威望大升不說,還頗有輿論和民意把算賬的矛頭指向江澤民和所謂‘上海幫’。胡錦濤還改革禮賓規定,一切崇尚簡朴;不時訪貧問苦,親民之譽鵲起。相形之下,江澤民當年的那一套,就成了‘形式主義’和‘花架子’了,十分為人詬病。一時間,海內外咸說‘胡溫新政’,把個本來自以為開明、風雅、跟上了國際潮流、又成功引入資本家來改造共產党的江前總書記,反而放到了保守派的大頭領位置上。如果再看看上海干部因為周正毅、劉金寶的案件而惶惶不可終日的樣子,那就更會感到,中國政局發展自十六大以來短短的几個月中,簡直是一日千里了。這樣子,江澤民与其說是‘垂帘听政’,不如說是‘垂手听罵’,甚至明天‘垂手听審’也未可知。

當然,胡錦濤打的還是‘三個代表’的旗子。有人因此對胡錦濤失望,他們希望胡能一舉推出政治改革;也有人因此體諒胡的處境,認為他處處都被江澤民掣肘。其實,這正是胡錦濤的高明之處。抗‘非典’高潮中,他就開始講‘三個代表’;到了‘七一’,更是長篇大論。事實上,‘七一講話’是個轉折點,轉折就在于,正是通過這篇講話,胡錦濤取代了江澤民,成為領唱‘三個代表’的首席男高音。換句話說,通過這篇講話,胡錦濤樹立了自己作為党的最高領導人對于‘三個代表’作為党的指導思想的闡釋權。從這天開始,‘三個代表’作為党的指導思想,地位沒有變,反而得到強化,但是它開始不是江澤民的專利了,而成了胡錦濤自己的旗幟。有這個變化,不在于胡錦濤提出了那些‘立党為公、執政為民’等內容或說法來解釋‘三個代表’,而在于是胡錦濤而不是江澤民來出面解釋‘三個代表’。說什么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誰的嘴里說出來。

這一點,還是中共官員看得明白。‘七一講話’當天,《人民日報》配發社論高談‘三個代表’,但卻异乎尋常地完全不提江澤民的名字。而在胡講話之后,有十三位省部級干部相繼發言,也談‘三個代表’。從公布的十二份發言內容看,至少有四份根本不提江澤民的名字,但卻沒有一份不強調胡錦濤。這四個眼里沒有江澤民的發言者,分別是四川省委副書記、廣東省委副書記、遼宁省委副書記和人民大學党委副書記。特別是代表廣東省委發言的副書記陳紹基,發言內容耐人尋味。廣東是江澤民最初提出‘三個代表’說法的地方,一般也相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是江的親信。可是,陳不僅再三強調胡錦濤,甚至還提到張德江的名字,但江澤民三個字卻始終沒有出現。即使是上海市委的發言,也僅僅一次提到江澤民,是与鄧小平的名字一起提到,但卻多次提到胡錦濤。會上和會后的官方宣傳,更是突出胡錦濤和‘三個代表’,而不是江澤民和‘三個代表’。八月以來,一些沒有机會在‘七一’發言的省,其省委書記們陸續在中央喉舌上發表文章談‘三個代表’,也有好几位完全不提江,只提胡。

目下如火如荼在全國展開的學習‘三個代表’運動,究竟是在學習江澤民的思想,還是在學習胡錦濤的講話?哪些人在借机吹捧江澤民,哪些人則有意突出胡錦濤?有心者不妨留意觀察。如果后者聲音強,人數多,那么,江澤民挖空心思搞出來的這套‘三個代表’,可能就應了一句古話:‘可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胡錦濤外清內秀,上台伊始,就有這么一件漂亮的新衣,指顧間由一號人物取得意識形態權威,那是毛、鄧和江都無法望其項背的。從遵義會議到七大,毛要用十年時間走完這一步;從七七年复出到九七年去世,鄧則用了二十年,才使党接受他的‘思想’為指導方針;江澤民強調十三年,也是一路辛苦。胡錦濤上任半年,就搬開了太上皇,開始樹立自己的意識形態權威,誰能說不是‘江山代有才人出’、‘雛鳳清于老鳳聲’呢?

來源:新世紀 www.ncn.org

相關新聞
江澤民——法西斯主義群體滅絕罪代表
孫維邦:論共產黨「合法性」(之1)
江澤民1998借防洪掌軍權
樊百華:讓老百姓買單的「三個代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