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孩子的吶喊:我要讀書

張明

標籤:

【大紀元9月5日】沒有房子,孩子就不能上學?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如果我告訴你這是成都市剛剛出台的一項政策,可能又有不少人要罵我誹謗政府了。

6月16、17日是成都市適齡兒童的入學報名日。但是,這兩天卻有不少兒童被拒于校門外,理由是:家長拿不出相關的房產證明。據《成都商報》報導,政府出台這一政策,目的是杜絕「空掛」現象。所謂「空掛」,即一些家長將孩子的戶口掛在居住于著名中、小學週邊親戚的戶頭上,以便孩子「就近」上這些名校。據說有的戶頭上「空掛」了20多個孩子。這種現象造成名校人滿為患、而一些教學質量較差的學校又生源嚴重不足。

應該說,政府為了有效分配教育資源,嚴禁「空掛」,其初衷還是好的。但是,這一做法的直接後果是讓一大批適齡兒童無學可上,而且受到傷害的是窮人的孩子。據調查,成都市僅有30%的城市居民擁有自己的私人房產,另有50%的人租住公房(這部份住戶無房屋產權,但有長期使用權),剩下20%的人既無私人房產、也沒有可長期使用的公房。他們借住在親戚朋友家裡或租房暫住。這些無房戶也有子女。他們的子女也需要接受教育。為了子女有學可上,他們不得不將子女的戶口「空掛」在父母或親戚朋友的戶頭上。我結婚多年,但仍然沒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我兒子的戶口也「空掛」在其姥姥的戶頭上。再過3年,我的兒子也到了上學的年齡。到時候,我不知道他會不會被拒于學校的大門外。

看到《成都商報》這條「無房產者的子女不能上學」的消息的同時,我正在收看中央電視台遠程採訪第一位華人州長駱家輝先生的節目。談到教育時,駱家輝先生自豪地稱,在華盛頓州,沒有一個孩子失學;美國的青年只要願意,都可以上大學。我相信美國一定有無房產的無產階級。如果比照成都市的這條政策,那些無產者的孩子,不要談上大學,連上小學的資格都沒有。生活在「萬惡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無產者何其幸也:既不擔心子女的上學問題,失業了還有一份基本的生活保障。

受教育權是一項基本的人權。我真的不敢相信共產黨敢公開剝奪一部份人的這項權利。不幸的是,這樣的事情早已不是孤立的案例了。前幾年,媒體時常披露打工者子弟學校被強行拆除、打工者子弟被強行趕出學校的消息。現在,這類事情已不會再引起媒體的關注了。換句話說,這樣的事情太多了,已成為常態,失去了作為新聞存在的價值。更可怕的是,當局已經在為徹底剝奪窮人子弟的受教育權大造輿論了。前段時間,一個叫張光斗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發表了一篇叫《農村青年無上大學需要》的文章,胡說什麼由於農村青年無就力壓力,因此無上大學的需要,並呼籲政府將教育資源向城市傾斜。且不說上大學是農村青年跳出農門的唯一選擇,單這「傾斜」二字,就足見張院士的無知與凶殘。張院士難道不知道佔總人口80%的農村,分攤的教育經費不足10%,而且農村青年上大學的門坎也比城市青年高得多。就以我為例,我是1986年上的大學,當年的高考成勣是540多分(文科),這個成勣放在城市,特別是京、滬這樣的特權城市,全中國最好的大學都任我挑選。只因我是農村考生,著名學府的大門對我永遠是關閉著的。我能選擇的就只有二流大學了。扯遠了,還是回到前面的話題。如果張院士連10%的教育經費都不想給農村,農村的學校除了就地解散外,恐怕不會有更好的出路了。我希望這只是一個昏庸老人的胡說八道;咱們偉大、光榮、正確的黨千萬別聽進去。真的來個什麼「傾斜」,那樣的話,9億多農民及他們的子子孫孫,就永無出頭之日了。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很久以前看過的一部日本電影,講的是一個流浪藝人帶著他的兒子四出賣藝。他們每到一地,第一個拜訪的總是當地的教育官員,提的條件都一樣:讓他的兒子立即到當地的學校上學。我希望,我的國家也會有這麼一天。

──轉自《民主論壇》(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財政部:金控本身是建立異業整併的法制平台
韋拓:從下滑到坍塌 國足告別世界盃之路
林一山:被歷史選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為信念從沒退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