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監院調查 中科院員工 逾九成士氣低落

人氣: 6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5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明賢、許紹軒╱台北報導〕中科院為我國國防工業研發重鎮,但根據監察院針對中科院內部科技人才進行的問卷調查,在有效完成三千六百八十七份問卷當中,高達九成四受訪者認為中科院士氣低落;問卷調查結果也顯示,包括「科技人才急速流失」、「研究經費嚴重萎縮」、「主要研發計劃未能進入量產」等,都是造成中科院士氣低落的主因。

  此外,監委調查發現,中科院受訪人員有七成認為自己有轉業或失業危機,而若民間企業高薪挖角,則有超過六成人員會考慮跳槽;認為中科院國防關鍵科技人才流失情形嚴重(包括很嚴重、嚴重、有些嚴重)者的比率,高達八成三,顯示中科院內部問題重重。

  由於研究經費大幅萎縮,也反映在軍品研製實務面,例如中科院耗費鉅資研發的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僅生產兩百一十枚,平均一架經國號戰機配備不到兩枚,顯示三軍不愛用國貨,導致中科院研發經費嚴重萎縮;監委認為「不是研發成效不彰,就是研而不用」,進而造成惡性循環,連帶使得中科院士氣愈來愈低落。

  這項由監察院發起,從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五日,針對中科院內部國防科技人才進行問卷調查,共完成有效問卷三千六百八十七份,監察院並未公佈該調查報告,本報透過管道取得第一手資料,披露中科院員工心聲。

  根據問卷調查,高達五成八的受訪者認為國防部根本不支持中科院,七成六對於中科院的未來感到惶恐,還有八成六的受訪者認為,由於國防部對於中科院定位不明,導致內部出現「反淘汰現象」。

  在中科院內部管理方面,調查顯示,高達九成受訪者認為國防部對於中科院並無具體輔導措施,四成九認為中科院內部人事升遷制度不夠透明﹔五成八認為同工不同酬,還有七成一受訪者指院內行政措施未能提供科技人才良好研發環境,全都是負面意見居多。

  在中科院員工受訪自評「你覺得院內研發士氣如何」時,回答「非常低落、有點低落、低落」者,分別有廿九點四三%、四十一點○六%、廿三點七%,三者合計為九十四點一九%;回答士氣高昂及非常高昂者,合計僅有五點四二%;另有少部分受訪者並未具體回答。

  有關人才流失部分,儘管過去十年間中科院人才流失約在三%,但若比較同一時間流失人數與離職人數比率,科技人才居然佔七成以上,顯示科技人才流失問題極為嚴重。調查顯示,儘管每年中科院經費維持七十至九十億之間,但三軍委託生產計劃,研究經費卻從八十五年一百三十三億,大幅調降至去年十九億,今年甚至只有十三點八億。

經費拮据 人才留不住

記者李明賢╱專訪
  「這十年來,中科院好手早就走得差不多了﹗」前中科院長沈方枰接受本報專訪時,感慨地表示。他指出,中科院從早年風光淪落到如今的困境,顯示我整體國防戰略出了問題,他更提出警告認為,五年後,等到目前這一批研發人員也「老成凋零」,中科院也就真正完蛋了。

  海軍將領出身的沈方枰,曾經擔任國防部計畫次長、中科院長等要職,對於監院民調顯示中科院內部員工士氣低落,他意有所指提到,陸海空軍要買飛機、買船艦,幾千、幾百億預算,眼睛都不眨一下,卻吝於增加中科院預算,所以,整個問題關鍵出在於國防政策有偏差,尤其在武器採購上。

  沈方枰更直接點名三軍老愛用洋貨,是造成中科院目前困境的最大幫兇。他反問「中科院研發的武器系統難道會輸給別人﹖」沈方枰表示,中科院研發出來的天劍二型空對空飛彈絕對可以媲美美製AIM120飛彈,十年前剛量產的雄風二型對海性能與美製魚叉飛彈相比也不遜色,又例如國防部現正進行的「博勝案」C4ISR指管通情監偵系統,國內也可以生產﹔在潛艇方面,只要中科院與中船合作,難道做不出來﹖

  沈方枰認為,三軍喜歡買洋貨,並非中科院所研發武器不夠好,而是採購武器的人缺乏肩膀、不負責任;他更批評參謀本部太驕縱三軍武器使用單位,「全世界有哪個國家,自己可以研發生產,卻反過來買外國武器﹖」

  沈方枰說,忽視中科院研發成果,完全違背國防自主政策,也造成中科院目前困境。「由於缺乏預算,待遇不佳就留不住人,沒有一流人才就沒有特別的研究成果,形成惡性循環」。

  解決問題根本之道,沈方枰認為政府仍應增加研發預算,例如,就以每年兩千六百多億國防預算,若每年撥給中科院兩百億預算,問題即可解決。

  沈方枰強調,中科院屬於「戰略單位」,外界絕不能以經濟眼光來評價它,尤其研發涉及整體國防工業,政府絕不可短視近利;目前中科院底子還夠硬,政府可以即早重新整頓再出發,否則再過五年,等到最後一批研發人才凋零,中科院屆時所面臨的狀態,將更加困難。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