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信用評級機構進入中國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若思報導)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轉向資本市場,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也相繼進入中國,希望能抓住巨大的商業機會。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上市或是發行債券,中國對信用評級的需求也開始上升。據金融數據公司湯姆森公司的統計,在過去5裡,中國公司首次上市股票的總額上升了百分之四十五點六,債券的發行量更增長了百分之二百五十六。

*評級工作遇到重重困難*

同時,一些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像惠譽、穆迪和標準普爾國際評級公司,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但是,據《遠東經濟評論周刊》報導,它們在中國的工作遇到重重障礙。

首先,中國公司想與信用評級公司聯繫,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而信用評級公司在信用評估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市場調查又受到中國政府的嚴格控制。

信用評級機構的分析人員說,由於中國不堅持推行國際會計標準,一些中國公司不知道如何搜集某些數據。此外,一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是私營公司,它們不肯也不需要對外披露自己的財務信息。

標準普爾香港分部公司信用評估部門的負責人說,中國是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到那裡去必須睜大眼睛。

*中國乃潛在市場*

盡管如此,這些國際信用評級機構已經對一些中國公司的信用進行了評估。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對信用評級機構來說,是個潛在的大好市場。因為中國有8百多萬家大公司,130家銀行。然而,迄今為止,所有的國際評級機構只給不到100家中國公司做了信用評估。

*為中國公司評級偏高*

批評人士說,這些信用評級機構給中國企業定的信用等級都偏高。這是因為中國高速增長的經濟,比較低的外債水平和政府對銀行和國營企業的支持,使它們認為中國發生經濟危機的風險很小,因此給中國公司定的信用等級都不低。

此外,惠譽、穆迪和標準普爾都把中國的銀行的信用等級與中國主權債務的評級聯繫在一起。不過,這些信用評級機構的主管說,他們必須這麼做,因為中國的銀行不良貸款比例過高,從技術上來說已經資不抵債。

不過,這些信用評級公司同時表示,它們在中國遭遇的困難是中國從國家計劃經濟向自由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穆迪公司香港分公司的一位分析師說,信用評估不是科學,而是一種看法。你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事實。只能盡量搜集信息,然後根據自己的推斷做出決定。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華信評:信用卡現金卡逾放損失兩年才浮現
南韓LG信用卡拍賣 無人投標
金融奇聞 –大陸貪官黑手伸進了銀行發行庫
港三大發鈔銀行結算角色平分秋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