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施政報告 「美麗口號背後是與民為敵」

【大紀元1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雪兒報導/香港特首董建華上任以來第七份施政報告,引起多位立法會議員的不滿,批評報告內容空泛,完全沒有回應市民對民主的訴求,並指由政務司司長曾蔭權領導的政制檢討專責小組,要先諮詢中央有關政改的意見,然後才照顧市民的意願,更是一個倒退。


「民間人權陣線」在施政報告發表當天,立即發表聲明,表示對報告內容感到「十分不滿」,對政府漠視市民要求全面民主的強烈聲音表示「非常遺憾」。「民陣」呼籲市民參加八日晚上在立法會門外舉行的「凝聚民間力量、燃點施政新希望」燭光晚會,一同再次向政府表達爭取民主、要求改善民生的立場。

民主黨主席、立法會議員楊森表示,民主黨對施政報告中有關政制的內容「深表遺憾和失望」,「如一片黑雲在政制檢討的頭上」。他批評董建華成立政制檢討專責小組,但又必須先諮詢中央政府的意見,等於是將政制改革暫時「剎了掣」。


楊森又質疑政制檢討已經在政制事務局談了一段很長時間,政府也用了很長時間研究有關問題,如果真的有問題,為何到現在仍未能澄清,他認為,政制事務局有失職之嫌。

政制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曾多次表示,會於去年年底向公眾諮詢有關政制檢討事宜,但有關承諾並沒有兌現。

楊森又指責政府沒有回應市民的民主訴求,是放棄了在「高度自治」中特區政府應扮演的積極角色。他估計董建華政府的管治危機會繼續延續。楊森解釋,民主黨鼓吹普選的原因,除了是民主訴求以外,也是一個好的途徑去解決管治危機。他相信民怨會再起,而且可能深化。

立法會議員李卓人形容施政報告充滿了「很多美麗的口號」,口號背後的訊息是「與民為敵」。他批評董建華「無能而治」,指責特區政府要諮詢的是中央政府而非香港市民,「少許積極(對市民)的回應都沒有」。


他擔心若如此多市民上街遊行,政府都沒有回應,很難預見市民的失望會轉化成甚麼行動。屬於政黨「職工盟」的李卓人指政府雖然答應了替一萬一千個臨時政府職位續約,但比起本來需要續約的一萬九千個職位,即是有八千名不獲續約的人士面臨失業。他又認為,續約只是一種「止咳方案」,就業問題仍未得到真正的解決。

「街工」、立法會議員梁耀宗指報告內容空洞,又指董建華並沒有回應「七一」市民的民主訴求。

香港醫學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勞永樂指出,政府在報告中強調要與社會多溝通、加強管治是「斷症正確」,但可惜「落藥錯誤」。他認為,政制改革是醫治政府民望的良方。他又指,委任中產階級進入政府的諮詢組織是「落藥不準」,並不能夠解決中產階級長久積聚的怨氣。


「民協」主席馮劍基批評報告是「三無施政」:民主無期、管治無力、民生無望。他提到報告用了很大篇幅談及經濟復甦,不過全都是圍繞著中港更緊密經貿合作(CEPA),意味著只靠向中國,完全沒有提到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如何倚仗靠近中國的優勢,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關係。

另外,「香港人權監察」就施政報告發表聲明,強烈譴責董建華拒絕回應「七一」及「元旦」遊行市民對普選的強烈要求。(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初選案 劉偉聰、李予信脫罪 官接納多項解釋
初選案裁決前感言 鄒家成感無悔 李予信形容如「畢業」
澳洲外長關切香港初選案判決
港機場惡劣天氣增休息區 派籌等的士免排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