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福建 莆仙篇

林渡渡 圖:林渡渡

標籤:

我的祖籍是福建莆仙。(莆仙位於福州和廈門之間)就先從這兒開始吧。其實我自小在外面流浪,故鄉不過是小時候偶爾隨父母回去時的地方。但是如此的短短一瞥就讓我沒齒不忘。

老家的吃,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種叫「紅團」的甜食,可以說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因為我還沒有在哪裡再見過)一般在過年時才有的。豆沙包般大,紅色的皮帶著暗暗的光澤,上面正中印著福祿壽禧等字樣,周圍是一圍小梅花,底下墊著粽葉之類的葉子。皮是由煮熟的紅薯搞成泥摻地瓜粉就成的,再加上食用紅色素使勁揉成。餡一般是豆沙的,赤小豆,綠豆居多。還有糯米餡的。鹹的是用豬五花肉和大米製成的,因為不宜貯存,所以比較少。過年時祭祀祖宗的時候,把一個個圓圓滿滿的紅團擺在紅漆木盤裡成小山似的,有種富足的感覺。我尤其喜歡給紅團蓋印,把團團的一團塞在印有花紋的木模子裡,壓實,注意不要漏到模子外去。再把它輕輕敲落在案板上,很美麗的圖案。之後放在鋪滿粽葉的蒸籠蒸好,香甜濡口。要熱的吃好。

另一種是「白糕」。由大米加糯米磨成濕粉,倒在一個方形的木製模子上,上面是各種圖形,如小鳥,葉子,雞鴨虎兔等等各種生靈。有大有小,很好看的。再扣在一個與之吻合的蓋子上。蒸熟後再倒出來,熱乎乎的有種清甜。可是看著這小可愛的小東西真的不捨得把它吃了。

這些在街上小食店常年有賣,但是不如家裡自做的好。一種「滾圓」就是如湯圓一般大小,但是它是把小小的餡丸子放在大大裝著糯米粉的篩子裡,滾來滾去的。成了一個個小球球,放在沸水裡煮。一般只有小食店裡有。比湯圓好吃,更有韌性。每次回故鄉都會去吃,當然要上一兩個紅團。很久不知其味了。

莆仙還有一種滷麵,滷麵應該是廈門一帶的正宗,但是家鄉的麵條似乎大都做成滷麵,味道亦佳。先在鍋裡放上豆腐泡,黃花菜,香菇,花菜,炸好的海蠣等,調料多多益善,略炒,加上一些水燜一會兒,再放入生麵。至麵熟放入一些芫荽或香菜等就可以起鍋了。熱氣騰騰的一鍋有點點湯水,很是誘人。滷麵油要多些,又不能太多,水要適量不然太乾沒有湯汁味道也不好。方便富有營養。一般再
要個「蟶溜」就可以了。就是把剝好的小人兒(就是蟶)用澱粉略勾芡,投入沸水成一碗很清淡可口的湯。

「廈門等地的滷麵是採用三層面、蛋絲、筍絲、香菇和蝦仁、黃花菜等配料,炒熟後加上豬骨湯煮開,後放入適量甘薯粉和蛋液調成米湯狀成為囟料。吃時把鹼麵條放入熱開水洗鹼,撈起裝入碗裡,再將囟料澆在上面,最後配上油炸蒜丁、油炸扁魚絲、芫荽等佐料,囟面甘滑可口,清香鮮美。」書上這麼說,俺沒吃過,不過我想現在沒這麼講究了。

還有一種熗肉,開始看店門口的招牌想像中是大塊五花肉紅燒而成。但是朋友告訴其實就是肉片湯,切成薄薄的肉片裹上地瓜粉之類的,等水沸了一片片丟入鍋內,煮開一會兒即可。灑上一些蔥花,清爽不膩。回故鄉的時候,在舅舅家吃過一種用花生米做的湯,跟熗肉做法雷同。把炸熟的花生米裹上澱粉做成的湯。外嫩裡脆,別有一番風味。再沒有吃過了。

家鄉的水果豐富極了,老屋後就有許多龍眼樹,鄰居小孩都會去偷來討好我。而我總是饞壞肚子。芒果樹生在路旁,現採現賣。仙遊是著名的蔗糖之鄉,村落附近是成片的甘蔗林,收穫時成堆的甘蔗堆在小站上,如一個個小丘陵。還有度尾文旦柚,遠銷國內外。文旦柚--很秀氣典雅的名字,比普通柚子略小,為名優珍果。剝去青皮,果肉細膩晶瑩,如同一顆顆月牙型珍珠,看著就歡喜。清甜不酸,不上火。

唉,我好像患上了思鄉病。

PS:這些小吃大都是我根據莆仙話音譯的,我也不知道正式名稱是什麼。莆仙話別人說比English還難。而且口音極重。現在大部分村民還是不會說普通話,但是我覺得那方言非常有特色,極具研究價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哉三清山
食在福建 福州篇
【1000步的繽紛台灣】高雄五星級度假酒店
【1000步的繽紛台灣】台中超質感森林住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