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國短期外債超過警戒線

胡少江

標籤:

【大紀元10月12日訊】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外債餘額、尤其是短期外債的餘額大幅度攀升。國家外匯管理局上個月底公佈的統計資料表明,與去年年末相比,中國大陸地區的外債餘額在半年間增長了百分之十四左右;其中短期外債餘額增長幅度高達百分之二十八點五。短期外債的淨流入量約為上年同期的六倍。中國外債的增長正在引起人們對中國面臨的金融風險的警惕。

中國外債餘額的增長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通常是導致外債餘額尤其是短期外債餘額增長的一個原因。今年上半年,中國的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一成五左右。用來支付對外貿易的流動資金的增加顯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對短期貸款的需求。但是,僅此一項,似乎很難解釋中國短期外債大幅度增加的現象。因為同期短期外債的增長幅度大大高於對外貿易的增長幅度。

經濟觀察家們普遍認為,近來影響中國外債的大幅度上升的兩個最重要的的因素,一是外匯投機;二是國內企業對中國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應對。

近兩年來,關於人民幣匯率的爭論不斷。中國的主要經濟夥伴認定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他們認為這是中國政府的故意所為,其目的是為了保持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因此,國際間要求中國政府放鬆對中國外匯市場的非經濟干預從而讓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不斷。最近中國政府作出承諾,表示將實行更有彈性的匯率機制,正是對國際壓力的一個間接讓步。這種背景,使得人們通過增加外匯借款來增加手中的人民幣資產,以便在將來人民幣升值後獲取利潤。中國雖然對資本帳戶仍然實行嚴格管制,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逃避這種管制的方式層出不窮。不少中國企業在進出口貿易中,採用預收賬款、延遲付款等方式,以增加人民幣資產。而這些貿易信貸都被納入短期短期外債統計。

除了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之外,長期存在的美元和人民幣之間的利率差別也是外匯投機的一個誘惑。目前國內企業到國際金融市場間接融資的成本,大約在百分之二點五到百分之百分之四之間,國內一年期美元貸款利率目前基本在百分之三點五以下,而人民幣貸款利率通常維持在百分之百分之五點五左右。因此,目前本外幣貸款利差為兩到三個百分點,信用級別較高的企業,其本外幣貸款利差甚至更高。這種本外幣之間的利差不僅直接導致短期外匯投機,而且還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國近兩年處在宏觀經濟過熱的高漲時期。而經濟過熱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投資者對投資前途有著過高的預期。這直接導致投資貸款的增加。不僅企業,而且外國銀行都對中國的投資專案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今年上半年開始實施的宏觀調控措施,從銀行入手對企業的國內貸款施加了嚴格限制。但是這些措施對企業的境外貸款,尤其是對外資企業和涉外企業的境外貸款無法限制。於是許多企業便採用各種方式通過短期外匯融資來繼續其專案投資。地方政府對此也是倍加鼓勵。有不少國內的經濟學家認識到,短期外債問題同樣是宏觀經濟過熱的一個表現。

一個國家的外債餘額是衡量一國金融風險的重要指標。短期外債在整個外債中所占的比重,更是經常用來檢測一個國家的外匯風險。一般而言,國際上認為短期外債比例不超過外債總額的百分之二十五比較安全。而中國早在二零零一年就已經超出這個水準。到今年三月的,更已經突破百分之四十。中國目前還有較多的外匯儲備,因此短期外債的攀升還不至於導致立即的債務危機。但是由此表現出來的金融安全不得不令人警惕。不僅如此,這個現象也將會對人民幣升值產生進一步的壓力,並且對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金融和宏觀經濟調控機制提出新的挑戰。

--轉載自《自由亞洲電台》網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胡少江:通過提前退休來解決失業壓力無異於飲鴆止渴
胡少江﹕政府評名牌實屬狗拿耗子
胡少江:郎咸平為中國人敲響警鐘
胡少江:西班牙火燒中國鞋事件的背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