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年間丈單重現 一窺百餘年開發史

人氣 26
標籤:

【大紀元10月16日訊】(中央社記者劉良蓉南投縣十五日電)現代有土地權狀,而古代的人要如何證明田地的面積與優劣呢?南投縣草鞋墩文教協會收藏有一張清光緒十七年間台灣布政使司開具的「丈單」,誰的地,有多大,要課多少田賦,一百多年後看來還是一目了然。

草鞋墩文教協會理事長梁志忠研究指出,清光緒年間,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鑑於興建鐵路全面建設台灣需要大筆稅金,因此大規模重測、丈量私有農田土地面積及等則(即將農地依優劣分級),據以依收成判定農地的價值,並依等則做為田賦課稅標準。

同時,官方證明文件還可以做為隨土地買賣契約轉移的憑據,一方面確保農民權益,還可以防制逃漏稅,增加官方財源稅收。

梁志忠指出,這張清光緒七十年五月二十五日開具的丈單,距今已有一百十六年的歷史,不過,保存相當完整,土地所有人、面積都一目了然,從中還可以一窺當年草鞋墩即現今草屯鎮的文化發祥地,就在目前的北投里,對於草屯鎮百年文化的發展是相當相當珍貴的史料。(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開辟土地 樹藝百穀──神農氏
李登輝:認同台灣民眾達七成五 政局就安定
中國官方禁止媒體擅自報導農民抗爭
陝西上萬村民致信胡錦濤,要求調查征地暴力事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