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未來立法 國語課將改稱華語課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18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教育部長杜正勝昨天主持族群與文化發展會議分區座談,會中建議國小鄉土語言教學增加時數、國中鄉土語言則改為「必修」或「必選」,杜正勝表示將進一步評估,他並不反對將「鄉土語言」名稱改為「民族語言」﹔至於國家語言發展法未來一旦完成立法,將廣列現有鄉土母語為國家語言,「國語」課程則可望全面正名改為「華語」課程。

不過,部分與會者建議不要讓學童太早學英語,以免忽略母語,但杜正勝表示,近年有識之士大聲疾呼鄉土語言、民族語言的重要,不外乎是「救亡圖存」,避免母語流失,這不是「霸權」,但也需正視「英語」,在現今世界是相當重要的溝通工具,若沒有好好加強英語教育,對台灣發展還是會造成限制,連帶讓本土很多很好的東西,無法打入國際世界。

杜正勝主持「新公民意識」分組座談,與會人士在會前會就提案建議增加國中小鄉土語言教學時數,並建議把國中列為選修的鄉土語言課程,一併改為必修或必選,否則根本沒有學生願意學習鄉土語言﹔另有學者建議,鄉土語言應改名為「民族語言」,以免誤解為較粗俗的地方方言。

依教育部統計,目前國小一至六年級中,每一年級均有超過二千四百校開辦鄉土語言課程,每週至少一小時,另有十一校每週增加為兩小時,還有兩校甚至將鄉土語言課程增為四節。

但開辦鄉土語言課程的國中校數則大幅減少,以國一為例,目前僅有一百八十三校每週教一堂鄉土語言課程,九所教兩小時﹔到了國二,每週教一堂的學校則減為一百二十四校、七所學校教兩小時,國三更幾乎沒有學校開課。

杜正勝指出,課程調整必須考慮到許多因素,恐怕也有許多人會認為鄉土語言課程不能再增加,否則將造成學生學習負擔,教育部必須進一步評估﹔但針對鄉土語言名稱一事,杜正勝則指出,若大會達成共識,教育部將會參考辦理,將鄉土語言改稱「民族語言」。

教育部國教司指出,現行中小學「國語」課程確實有必要重新釐清,預計將會配合國家政策,不排除一律改名為「華語」課程。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