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高廠改建無望 中油重啟八輕投資案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鑑於高雄廠原址更新無望,中油公司董事長郭進財下令重啟「八輕」投資案,「雲林石化專區」評估報告近日內完成,總經理陳寶郎將親赴國喬、東聯、李長榮等16家民間石化業者,爭取加入雲林石化專區投資團隊。

中油原先設定今年6月將針對高雄廠民國104年遷廠令是否有所轉圜作一了斷,結果是地方民代群起攻之,甚至發動圍廠,經濟部7月25日行文中油,指示遷廠問題應尊重民意,中油視這份函令為最後通牒,決定如期執行遷廠,同時全力轉戰雲林石化專區,作為中油未來發展新基地。

專案小組已針對雲林石化專區投資案之財務、產品、原料、市場等各方面完成評估報告,近日內將濃縮成簡報,由中油總經理陳寶郎、石化事業部執行長曹明等高層主管攜往國喬、東聯、中纖等16家以「八輕」原始投資團隊為主的民間石化業,親自說服業者加入雲林石化專業投資行列。

為掌握最優租稅條件,與台塑六輕一較長短,中油引用91年3月新通過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第9-2條規定,傳統產業在91、92年等2年內新增投資可享5年免稅;以及同法有關「資源貧瘠及發展遲緩地區」適用20%投資抵減等租稅優惠條款。

雖然第9-2條5年免稅規定恐將因全案耗時過久而無法全部適用,中油將另循同法有關投資於自動化、環保、研發、人才培訓等功能性投資抵減規定,尋求降低成本。

原八輕投資團隊,以中油持股35%最大,和信集團國喬石化持股34%次之,遠東集團東聯化學與李長榮化工各持股10%,這「四大金剛」在協調過程中從未推翻過去的投資意向,即將重啟的八輕計畫也將以這4大集團為推動核心。

八輕案最早在84年提出,投資團隊最屬意屏東南州為建廠基地,但因土地無法取得一直延宕至今,中油自去年起轉而評估雲林離島工業區台西區為場址,並已在董事會通過成立「雲林分公司」,專責雲林石化專區投資工作;全案預計投資新台幣3700億元,主要設備將包括日煉原油30萬桶煉油廠,及年產乙烯120萬噸輕油裂廠等。

放眼未來發展 中油不再戀棧

記者陳中興╱特稿

中油高雄廠原址改建,終於在一片惋惜聲中出局,能捨才能得,中油放棄高廠更新,才能全力推動雲林石化專區,為中油及國內非台塑體系民間石化業找到希望。

企業追求的是永續經營,尤其是製造業,生產據點如果不能獲得確保,等於是為企業的生命訂下「落日條款」;民國104年中油高廠遷廠令,不但預告中油高廠的壽終之日,更等同高廠中下游石化業者的「畢業」!

國內非台塑體系石化業,在高廠遷廠令的陰影下,即使有投資計畫也不敢發動,因為沒有人能保證設備投資後有沒有原料。面臨台塑體系日益邁向大型化規模經濟,競爭情勢日益嚴峻,但在前途無法由自我掌握之下,只能「過一天算一天」。

對中油來說,高廠佔全公司煉油、石化產能的近4成,如果要遷廠,必須爭取替代方案,否則一個即將民營化的中油,卻是營業日益萎縮,誰來參與釋股?

因此,如果新投資方案不能及早發動,將窒息中油未來發展,這也就是來自民間企業的中油董事長郭進財所急於解決的問題。

如今,遷廠問題塵埃落定,雖然無法以最上策解決,但至少讓中油不再戀棧於高雄廠就地更新,得以重整旗鼓前進「應許之地」;否則像中油這等超大型國營事業,若無法繼續發展,則必然走向萎縮,最後將形成全社會不可想像的負擔,同時也將迫使國內石化業撤守台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