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公林:全球關注的Google中國新聞搜尋封鎖作者「蔣品超」其人

張公林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0月6日訊】〔《中國日報》10月1日訊〕動態網(Dynamic Internet TechnologyInc.)是美國一家提供突破網絡封鎖技術的公司。今年9月16日,其總裁Bill Xia發表了一篇《論Google中國新聞審查狀況》(《Google Chinese news censorship demonstrated》)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Google在中國內地的新聞搜尋封鎖了中國大陸以外被中國政府認為不利於自己的敏感人物與網站的消息。

此報告發表後,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美聯社,法新社等全球大型媒體都已發佈此消息。到目前為止,從Google搜尋所能獲得的有關此一事件的索引已有170餘條。其中關於此事件的報導,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的標題賦予嘲諷意味,最為有趣醒目:「Google bows to Chinese censorship」,中文意思是「Google對中國政府的審查制度哈腰」。

動態網該報告是以一作者「蔣品超」一名為例,對Google在海外與中國內地新聞搜尋功能進行搜尋所作的比較,結果在海外能找到「蔣品超」的消息及文章,在中國內地則無法打開與該作者相關的網頁。原因是Google在中國的新聞搜尋鎖住了有關「蔣品超」的消息與文章。上星期Google公司發表聲明,承認該公司的做法引起爭議,並證實了這一事實。

據瞭解,該篇引起國際社會強烈關注的報告,其作為研究對象的作者蔣品超原為中國武漢大學新聞系教師,1989年因「6.4」學潮被中國政府判刑4年,現居洛杉磯,是中國獨立作家筆會及洛杉磯作家協會會員。據他稱,他從2001年起開始上網,主要在大陸網絡詩歌論壇活動。

他說,受政治氣候影響,當時整個詩歌氛圍腐敗靡亂,詩壇上下以人體敏感器官寫作為樂的「下半身」詩歌盛行,極大的污染和腐化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對中國詩壇這種淫穢墮落、逃避現實、偏安於人體器官的精神狀態他深感不安,於是張帖了他自「6.4」、在獄、獄後以及來美之後的詩歌,且與「下半身寫作」的幾位代表人物展開對中國詩歌內容、形式以及未來走向的爭論與決鬥,提出當今中國詩歌應「反思歷史、關注政治、悲憫民生」的倡導,並抒寫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痛擊當今時政和有關海外流亡者生存艱難的詩作,引起中國詩壇的強烈震撼。當時中國詩人們把這場爭論與決鬥稱之為「靈肉之爭」。

他認為在這場決鬥中,他的詩作《呼喚英雄》(此名也是他一本詩集名)與詩論《是語言創造了甚麼還是創造了語言的甚麼──對於堅「談詩論道」一文的批判》深具影響。他說《呼喚英雄》一詩曾被某海外網絡知名作者盜用作自己在海外知名論壇《民主論壇》的簡歷介紹〔這一點存疑。《民主論壇》主編洪哲勝編按〕;中國知名詩人伊沙當時與《呼喚英雄》決鬥的詩集《我的英雄》也已在大陸出版並獲得大陸」《青年時報》華語傳媒詩歌大獎「和」明天 額爾古納中國詩歌雙年展詩人獎」(該獎獎勵200畝草原牧場一座、獎金兩萬元人民幣)兩項詩歌大獎;該詩的結尾詩句「讓無力擺脫弱小、讓無助得以依靠、讓無聊遠離空耗、讓無奈收穫目標」經當時曾參與爭論的《南方週末》記者歐亞,曾憲長搬用也已成為中國著名新型報紙《南方日報》屬下《南方週末》的辦報口號,人們打開《南方週末》就可以看到由此而來的詩句「讓無力者有力/讓悲哀者前行」。

他的詩論《是語言創造了甚麼還是創造了語言的甚麼──對於堅「談詩論道」一文的批判》中許多著名的術語與論點已在中國大陸被廣泛採用,如人們現已熟知的「話語權」一詞即是出自此文第2章《話語權》,「民生思潮」一詞即是出自此文第9章《「地下寫作」,「平民思潮」與「平民化寫作」、「民生思潮」與「民生寫作」》,「顯形文化現象由當下政治氣候所支配」論斷即是出自此文第八章《是精神性寫作和平民化寫作,還是知識份子寫作和民間寫作》。另外他一直在中國網絡堅持的倡導詞「反思歷史、關注政治、悲憫民生」今年7月已被《湖北日報》、《惠州日報》、《芳草》雜誌、《醴陵文學》雜誌、《香山報》、《西湖》雜誌社、《年輕人》雜誌、《文字客》雜誌等大陸傳統主流媒體與中國知名的新型網絡媒體《樂趣園》作為主題用來在中國網絡舉辦大型聯合徵文。

由此,受這場「靈肉之爭」的影響中國網絡詩壇出現了大量的詩歌流派,大量「反思歷史、關注政治、悲憫民生」的優秀詩作,如上個世紀80年代北島們朦朧詩派在中國引動的「個人主義思潮」一樣,他與其他幾位在網絡時隱時現的大陸詩人在中國詩歌領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應民生情結的「民生思潮」。由於對民生的關注、對歷史的反思,實質上就是對中國現行政治的挑戰,也就是中國政府一直擔心的所謂「顛覆」,於是他在中國網絡活動不久就遭受中國政府網絡特警的跟蹤、驅逐、毀貼直至去年5月遭到中國知名的網絡公司《樂趣園》被授意在自己金貴的廣告網頁刊登廣告對他不惜一切全面封殺,自此他在中國網絡的活動被迫中斷。

他說他在中國網絡的活動純粹是出於因個人的經歷而對中國現行政治的憤懣與心底仍存著的對那片土地的些許期望做出的舉動。雖然當初他在中國網絡的行動幾近瘋狂猛烈,寫作速度之快之準讓那裏當時在網的大陸詩人一直以為是一個蓄意而為的組織所為,但他的行動還是屬於個人的單獨行為。他笑自己當時一個人面對一部電腦在那裏不屈的與屈從於中國政治的中國詩壇這個龐大的怪物拚搏就像孤獨的唐吉珂德一個人癲狂的在與巨大的風車作戰。由於當初初初上網與外界聯繫甚少,因此外界少有人知道,只有美國《中國日報》、(美國)民主亞洲基金會《民主論壇》、《六四檔案》和《世界名人》網在後來他在網上發現這些地方傳過去自己一些文章後才有過零星報導和刊載。

後來當他被迫回到海外在海外民運網絡向人們告知此一消息時人們起初根本不相信有這回事,當他把自己所經歷的歷史事件一一展現給人們時,人們才開始瞭解並接受。可是民運目前的狀況尚處於低潮,他的努力一直也無法經由民運團體向外界傳出。這次他意外的被美國動態網選中作為該公司對Google在中國內地新聞搜尋封鎖研究的對象,讓他多年來執著的拚搏可以從中國的那個巨大的暗箱中拿出來讓世人所知,讓他知道了自己的努力其實已有人實實在在關注著,他對此深懷感激,同時也為那些目前依然如他從前一樣努力著的人們仍處在中國這個巨大的暗箱中而不平。現在網絡生活已讓他尋找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對此深為珍惜。

他說世間其實沒有純粹清澈像處於真空裡一樣的高尚的人和事物。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有一個作者王朔,他的作品極力藐視高尚,如《渴望》,其實高尚與世俗在具體事情上境界是一致的。他說在人們看來他的行為是高尚的,讓現在許多不習慣談高尚的人們嗤之以鼻,可是他之所以一直堅持這讓許多人們嗤之以鼻的「高尚」行為,是因為他的經歷讓他無法將那些造成他磨難經歷的陰影揮去,他對此憤懣、不平甚至仇恨,他是在以現在他可能的行動在對這些造成他磨難經歷的陰影發出自己的聲音做出自己的反應,而他的行為產生的影響可能會對如他一樣遭受磨難的人們帶去些許福音,很多人們只看到了那些為磨難可能帶去的福音似乎遠離俗世,於是以為那些在對磨難拚搏著的人們是唱高調,是虛偽,是不食人間煙火,其實就像他這樣白癡般的執著一樣,真正的高尚是來自他具體的心願、心情甚至是利益。他甚至認為人類社會之所以進步就是這些來自具體的心願心情甚至是利益所做出的「高尚」行為而帶來的人類的福音。他不認為自己是高尚的,他認為自己的行為是在為自己的磨難在掙扎。他說,丘吉爾說「偉大的人物不是他們沒有卑下的情感,關鍵是他們能夠克制」,他甚至認為丘吉爾的名言對高尚的概括其實也不算準確。

〔提供者:(美國洛杉磯)蔣品超〕

轉載自《民主通訊.新聞與評論》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蔣品超:呼喚英雄
蔣品超:發呆——獻給尊師劉賓雁八十大壽
作家蔣品超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
蔣品超:我為什麼希望江澤民下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