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華德尋求第四次連任澳總理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7日訊】(美國之音記者巴克報導) 約翰﹒霍華德正在尋求第四次連任澳大利亞總理。這位自由黨領袖是澳大利亞全國最有經驗的政界人物之一。但是霍華德面臨工黨的馬克﹒萊瑟姆的嚴重挑戰。 約翰﹒霍華德1996年第一次擔任總理。當時,他領導的自由黨和國家黨組成的聯盟以壓倒性多數戰勝了工黨政府。但是在一個月前,霍華德在啟動競選連任的活動時說, 對於10月9號的選舉,他絕不存在一絲一毫可以輕鬆取勝的感覺。 他說:“人民最終會做出抉擇。誰最可能保障我個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誰更可能在這個危險的、困難重重的國際社會中有效地領導這個國家。”

霍華德1939年出生,父母是一個加油站的老闆。他在從政之前是一個下層律師。他在1974年5月進入政界,贏得了首都悉尼西北方本訥隆地區在澳大利亞議會中的席位。自那以後他一直保持著這一席位。在他政治生涯的早期階段就很清楚,霍華德的雄心就是要擔任澳大利亞總理。1977年,他出任財務部長,被人們譽為“男孩財政部長”。1985年工黨掌權之後,他被推選為反對黨領導人。但是在1989年,霍華德所在的政黨在該黨聯盟又在兩次選舉失利以後失去了對霍華德的支持,他的自由黨領袖的職務被他人取代。

但是沒有幾個澳大利亞政界人士有霍華德那樣的頑強和決心。1995年初,他東山再起,重新出任自由黨領袖。一年後,他領導自由黨和國家黨聯盟在擔任反對黨13年之後再次執政。

*自由黨有史以來最保守領導人*

霍華德形容自己是自由黨有史以來最保守的領導人。他採納了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的經濟觀念,放鬆對勞工市場的限制、改革稅收體制。作為總理,他證明是一位堅強的領導人,隨時準備做出不受人們歡迎的決定。他提議徵收不受大眾歡迎的商品和服務稅;他推動了控制槍支、土著居民土地所有權、工業關係、以及非法移民等方面的嚴格的法律。

在競選開始的時候,霍華德把繼續進行經濟改革放在議事日程的首位。他說:“隨著競選的進展,我們將提出一些這個國家在今後十年中必將面對的中心問題。諸如:人口結構的變化、環境和發展之間的平衡、以及進一步鼓勵和促進這個國家的企業文化。”

但是在霍華德對澳大利亞未來的展望中,全球安全以及澳大利亞在反恐鬥爭中的角色都處於優先位置。2003年,他站在美國一邊,不顧大多數澳大利亞人的意願,讓澳大利亞介入了伊拉克戰爭。他曾經保證在伊拉克維持850人的澳大利亞駐軍,需要多長時間就駐紮多長時間。他的競選對手,工黨的馬克﹒ 萊瑟姆則表示,如果工黨掌權的話,就會在聖誕節之前從伊拉克撤軍。

包括澳大利亞國家大學的羅伯特﹒加蘭在內的許多政治觀察人士都認為,霍華德和美國的結盟影響了澳大利亞和亞洲一些重要國家的關係。加蘭說:“把我們的全部力量放在與美國的結盟之上,堅決支持一場值得懷疑的對伊戰爭,同樣損壞了我們國家在許多亞洲國家眼中的信譽。”

民意調查顯示:霍華德最大的優勢在於他對經濟的治理。他的政府經歷了澳大利亞30年來的最低利率,並且在相當一段時間裡維持了最低的失業率。在執政將近9年以後,選民都知道霍華德的成就很大。歷史表明,澳大利亞選民並不願意改朝換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澳大利亞只換過5屆政府。霍華德期望他在治理經濟方面的成就以及他的政治競爭對手相對的經驗不足都足以使澳大利亞的一千三百萬選民相信,現在不是改朝換代的時候。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洲高等法院判決限制工會罷工權
澳洲駐印尼使館附近大爆炸 百餘死傷
雅加達爆炸案令人憂心恐怖份子鎖定澳洲大選
雅加達驚爆 澳使館遇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