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日澳 捍衛布什攻伊決策

標籤:

【大紀元10月8日訊】〔自由時報編譯吳直耕╱綜合6、7日外電報導〕美國駐伊拉克首席武檢官員杜費爾6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提出的千頁報告指出,美國去年攻打伊拉克之際,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計畫,經過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及聯合國的長期制裁,其實只剩下泡影。

杜費爾並表示,薩達姆對於規避國際制裁的關注,甚至超過他對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野心,且他計畫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主因,並非為了對付美國或提供給恐怖份子,而是為了對抗宿敵伊朗及以色列。

報導指出,雖然這份報告讓美國去年對伊拉克用兵的正當性大減,但美國總統布什及當初堅定支持美國用兵的英、日、澳等盟國仍繼續為自己的抉擇辯護。

布什6日在賓州原訂針對醫療問題發表演說,但杜費爾報告提出後,布什被迫換稿,捍衛自己出兵伊拉克的決策。他說:「確實有一個風險,薩達姆可能將武器、材料或情報提供給恐怖份子。在九一一發生之後的世界,我們沒有本錢冒這種風險。」

民主黨陣營則紛紛起而攻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凱瑞的發言人表示:「這份報告再次凸顯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政策方面的無能。布什拒絕坦白他如何誤導美國捲入戰爭。」民主黨參議員洛克斐勒則表示:「簡言之,我們入侵了一個國家,導致數以千計的人死亡,但實際上伊拉克根本並未對美國形成嚴重或不斷壯大的威脅。」

當初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的主要盟國 – 英國、日本與澳洲則堅稱當時的決策正確。英國外相史卓7日表示,只要有機會,薩達姆確實會著手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所有理事國也一致認為,伊拉克對國際和平與安全形成威脅。他說:「當時(安理會內 )曾針對如何處理(伊拉克的 )威脅進行過討論,也沒人質疑過這個威脅的本質。」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則在同一天表示,小泉純一郎首相再度重申日本政府的立場,並認為對伊拉克用兵的正當性來自聯合國安理會要求伊拉克接受武檢的決議。小泉並表示,國際社會現在應當團結一致,協助重建伊拉克。

9日即將面臨大選的澳洲總理霍華德則拒絕為支持美國攻打伊拉克道歉。霍華德是參與攻打伊拉克的聯軍國家領導人當中,首位面臨選舉考驗者。他說,薩達姆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不是澳洲出兵的唯一原因;杜費爾報告的結論也發現,伊拉克確實嚴重違反聯合國決議案。

相關新聞
美報告承認伊拉克並無大規模毀滅武器
波音空中巴士之爭美歐採取激烈手段訴諸WTO
武檢報告確認 伊拉克無大規模毀滅性武器
預防(撞色)蘿拉向泰瑞莎宣告下回碰面她會穿藍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