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全球僑商建構綠色矽島 提昇國家競爭力

標籤:

【大紀元10月9日訊】站在2004年10月的時間點來回顧台灣經濟發展的歷程,可以發現國際經濟情勢在近十多年來發生了劇烈而快速的改變,而台灣與世界其他國家一樣,皆面臨了日益激烈的全球經貿競爭。隨著眾多開發中國家紛紛加入世界經貿舞台,全球化時代正式揭幕,展望台灣經濟發展的未來,在諸多挑戰之中仍充滿了許多機會與希望。

擺脫後進發展中國家經貿競爭威脅的唯一手段,就是大力發展後進國家相對不足的知識密集型產業活動,也就是「知識經濟」。這是先進國家維持競爭優勢的成功經驗,吾人不能不知。然而,在所有的生產資源之中,技術與人才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關鍵所在,且在全球化時代之下成為全球相對稀少的珍貴資源。凡能夠成功掌握技術、人才等關鍵生產資源的國家,將有更大的機會在全球經貿競爭中脫穎而出,持續其經濟的發展及所得的提升。因此,我們可以說,發展知識經濟的競賽其實就是爭取這些關鍵而有限資源的國際競賽。更進一步地說,在全球化的時代之下,國家競爭力的根源就在於獲取上述技術、人才等關鍵生產資源的能力或條件。

如何才能獲取發展知識經濟所需的技術與人才資源?許多人都瞭解,產業活動所需的生產投入,除了技術、人才、資金,以及勞動力之外,亦需要企業投資與經營環境的配合,包括了相關法規、公共行政效率、基礎建設、產業群聚、生活品質與社會秩序等,才能使企業達到高度效率的營運。在全球化的時代下,技術、人才、資金等生產要素都屬於流動性高的資源,而為了獲得最高的資源運用效率,這些流動性資源將會流向最佳企業投資與經營環境之所在。此為必然的市場法則。因此,要大量吸引發展知識經濟所需的技術與高階人力資源,就要致力於改善企業投資經營及人們居住生活的的環境,而這正是我國綠色矽島國家發展藍圖的精髓所在。

技術與人才的關係,如同硬幣一般,是知識資源的一體兩面。誠如台灣知名企業家許文龍所說,既有的技術終究會過時,但掌握了人才,則等於掌握了技術發展的未來。因此,人才實是發展知識經濟的根本。然而,如前所述,在目前科技產業快速發展的全球競爭環境中,具國際觀的科技人才之不足乃是世界各國普遍遭遇的課題,故設法解決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問題實是我國產業與經濟發展的當務之急。解決人才問題的根本之道固然必須從國內人才培育與教育著手,但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如何善用世界各地的人力資源,或引進海外優秀人才來台發展,或佈建廣泛的國際人脈網絡,亦是截長補短的重要人力資源發展策略。

眾所週知,美歐日地區是現今高階人力資源匯集所在,而旅居海外的台裔科技人才自然成為我國可以大力爭取的重要資源。根據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的資料,以美國華裔科技人才為例,在美國企業工作具15年以上經驗者,具有台灣背景或淵源的比重高達80%;5至15年工作經驗者,具台灣背景或淵源的比重佔50%;而5年以下具台灣背景或淵源的科技人才則佔20%至25%。此外,就各類產業領域的台裔專業人數而言,半導體產業領域約3至5萬人,生物技術領域約2至3萬人,資訊軟硬體領域約有4至6萬人,通訊光電領域則有3至4萬人,其他如奈米技術領域等則有2至3萬人左右。由此觀之,就引進北美華裔科技人才而言,目前台灣仍具有相當的地緣優勢與機會,但此一地緣優勢正在逐漸消退之中,必須即時把握。近年來政府已著手改善海外人才來台發展的相關居留、任職,以及其眷屬就業、就學的相關法規,而未來將會更積極投入改善台灣的居住環境及生活品質,以提高海外人才來台發展的意願。

除了上述改善海外高階人才來台發展的相關法規與生活環境之外,如何大力推動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之發展,以利用我國現有教育資源來吸引世界各地(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優秀青年來台留學,進而留台發展,更是運用全球人力資源、建構國際人脈網絡的長遠做法。此為美國長久以來維持國家人力資源優勢的成功秘訣。地大物博、人力資源豐沛的美國尚且如此,身為人力資源相對有限的我國更有必要了解此一發展策略的意義與價值。

事實上,在各國皆戮力發展知識經濟的今天,美國歡迎外來青年到美留學與開放外來移民的做法,已成為不少國家仿效的政策典範。以新加坡為例,目前在新加坡大學就讀的學生之中,約有三成左右為外國學生;新加坡現有住民約四百萬左右,其中約有一百萬為外來移入的居民。然而,新加坡政府並不以此為足,反而更逐步規劃擴大引進留學生及外來移民。目前新加坡所高舉的製造、服務部門作為經濟發展「雙引擎(twin engine)」的產業政策中,教育服務產業即被列為三大策略性服務業之一;其主要目標在發展新加坡成為亞洲區域教育中心,以進一步吸引全球人力資源,並逐步擴大新加坡的國際人脈網絡。同時,目前新加坡政府正著手規劃建設新加坡成為適合六百萬人居住的城市,而最終目標在建設新加坡成為適合八百萬人居住的城市。換句話說,新加坡政府希望在未來能夠引進外來移民,使新加坡人口增加一倍左右。

不約而同地,製造及服務部門作為經濟發展雙引擎亦為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回顧台灣產業發展,在戰後歷經半個世紀之後,製造部門的國際化發展確實已達到相當成效,而服務部門國際化的腳步,正要加緊跨出。如何善加利用多年累積的海外台僑、台商網絡資產,進一步加以更緊密的串聯與整合,將是我國當前產業發展雙引擎策略能否迅速奏效的重要關鍵。在2004年10月的此時,個人衷心希望政府及海內外各界關懷台灣經濟發展的同胞,為建構台灣成為綠色矽島、提昇台灣國家競爭力的願景,共同努力打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新學友」當年盛名今拍賣   創辦人失而復得落淚
美眾議員發表國會聲明祝賀中華民國國慶
香港東方日報記者在台失蹤引起關注
全球最小石雕茶壺在台灣 只能泡出兩滴茶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