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杜正勝︰教科書不能違背常識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1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中國大陸疆界地圖應該是「秋海棠」還是「老母雞」?台教育部長杜正勝昨日指出,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多年,早已不是中國大陸或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秋海棠已經不符現實狀況,「這是清楚的現實事實,不能因為少數人一廂情願,就讓教科書或地圖與現代人類的現實常識相違背」。

「本國史地」範圍在政壇引發爭議之際,高中地理、歷史課程暫行綱要陸續公佈;相對於以往學生要死背中國大陸所有省份農產、鐵路起始點等,依據高中地理暫行綱要草案規劃,未來高中地理高一以「地理通論」為主,在高二「區域地理」中,台灣相關地理內容將佔五個單元、中國地理則佔四個單元,加重台灣本土教材分量。

高二「區域地理」中,總計有二十個單元,其中第一至十一單元以美國、日本、歐洲、國協、澳洲與紐西蘭、非洲、南亞、西亞等世界各國地理環境為主,台灣地理相關內容至少佔五個單元,包括「台灣的位置與環境特色」、「台灣農業的發展與轉型」、「台灣工業發展與問題」、「台灣的服務業」、「台灣之區域特色與區域發展問題」;中國地理則佔約四個單元,計有「中國的區域」、「中國的人口與分布」、「中國的產業」、「中國的環境」。

教育部中教司指出,在高中地理較可能涉及國家環境界定的「區域地理」部分,台灣與中國、世界地理基本上還是各佔約三分之一,台灣地理已較以往提高不少。

——————————————————————————–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身為歷史學者的教育部長杜正勝,昨日引述國史館史料指出,「舊金山和約」及「中日和約」均只提及:「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之所有權利、名意與請求權」,至於所謂「開羅宣言」文件,則僅是定位為新聞公報,也未有正式簽署,主要是因為邱吉爾反對將台灣及澎湖群島歸還中華民國。

杜正勝昨日特別以「學者」身分指出,國史館保存的蔣中正檔案史料顯示,所謂「開羅宣言」文件,有中文本與英文本,最先是「草案」及「修訂草案」,第三篇定稿則是「新聞公報」,這公報並未翻譯為中文,可見開羅會議最後定位是新聞公報,而不是會議正式公報。

而且,美國羅斯福總統、英國邱吉爾首相、中國蔣介石委員長,皆未在新聞公報上簽名。當年蔣介石長途飛行,卻只落得一紙新聞公報,主因是邱吉爾反對公報內容中「滿洲、台灣及澎湖群島應歸還中華民國」,因此三國首長均未簽署。

後來,美英日三國於一九五一年簽訂「舊金山和約」,中國並未參與,中日於一九五二年再據以簽訂「中日和約」,當時是在台北簽訂,因此也稱為「台北和約」,基本上是採取英國的態度,舊金山和約第二條指出,「日本放棄對台灣、澎湖之所有權利、名意與請求權」,中日和約第二條內容也大致相同,只是多加了日本也放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杜正勝指出,國民黨主政時,教科書大多引用開羅宣言,宣示合法接收台灣,但事實上,舊金山和約及中日和約均已對台灣主權歸屬有清楚的說明,而且正式簽署的和約法律位階更高,無論是法律位階或史實,都應在教材中更清楚呈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