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與印度洋珊瑚礁有復原跡象

標籤:

【大紀元11月20日報導】(中央社曼谷20日專電)受到1998年的聖嬰現象而一度面臨危機的珊瑚礁,在第三屆世界環保會議中傳出好消息─東南亞與印度洋的珊瑚礁正在逐漸復原中,可望提供海洋生物更多生存的空間與活力。

全球珊瑚礁觀察網的製作人威金森(Clive Wilki-nson)指出,儘管目前全球仍有百分之五十八的珊瑚面臨滅種危機,但在東南亞與印度洋的許多珊瑚礁,已出現逐漸復原的跡象。

他指出,1998年開始的聖嬰現象,對珊瑚礁產生了絕大的威脅;由於海水鹽度的改變、過多的陽光照射和毒素的感染,許多珊瑚礁一度因此轉白,面臨生存危機。

南亞的珊瑚礁有六成因此死亡,聖嬰現象造成的珊瑚礁生存危機,在官方紀錄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被認為是千年一次的浩劫。

儘管如此,在最新的觀察報告中,東南亞與印度洋的珊瑚礁已有逐漸復甦的現象;在一片物種面臨絕種威脅的聲浪中,成為第三屆世界環保會議中,少數的好消息。

世界環保聯盟南亞海洋生態觀察員塔米蘭德(Jer-ker Tamelander)指出,由於貧窮、人口增長和生活的選擇,許多民眾必須依賴珊瑚礁衍生的資源;珊瑚礁資源被消耗殆盡,也間接威脅到珊瑚礁的生存。因此,儘管東南亞與印度洋的珊瑚礁有逐漸復甦的跡象,人們仍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世界環保聯盟的估計,珊瑚礁提供的海洋食物,讓超過十億的亞洲人民生存,而珊瑚礁的生態體系,包括釣魚與觀光等產業,也照顧數百萬名亞洲人民的生活。

相關新聞
美國大選:首場辯論主要議題 攻防戰精彩絕倫
美國大選:核武、北韓與俄國列首場辯論議題
首場電視辯論落幕  布什和凱瑞展開拉票行程
美譴責西奈半島恐怖襲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