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中國價格」對美國產業莫大威脅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琳紐約二十九日專電)商業週刊最近一期報導,「中國價格」已經成了美國產業聞之色變的名詞。中國大陸的低價格和高科技出口產品已經對美國產業造成莫大的威脅。過去四年美國兩百七十萬產業工人失業和對中國龐大的貿易逆差都與之有關。

報導指出,美國的經濟學者、工會負責人和中小企業業主都提出中國大陸的出口競爭已嚴重影響到美國產業的生存。近年來,不只是傢俱和成衣等傳統產業,包括電路板等技術層次較高的產業也受到中國產品低價競爭的威脅。

「中國價格」已經成了美國產業聞之色變的名詞。總體而言,中國大陸工廠的報價比起美國同業的價格低百分之三十到五十,某些中國產品的價格比美國製造廠的原料價格還低。美國的服飾、鞋類、電器和塑膠產品工廠,明知根本無法競爭,早已先後關廠;最近以來,一些原來以為還可以倚仗技術優勢競爭的產業也面臨強勁的競爭。

報導指出,過去這些年,美國的跨國企業早已把生產線移到中國大陸,有能力出走的中型產業也緊跟著大企業的腳步,到中國大陸發展。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教授– 「中國世紀」(The Chinese Century)的作者歐迪德先卡(Oded Shenkar)就指出,美國企業即使力圖降低成本,仍難以競爭,因為中國大陸的廠商還會因應情況做降低成本的調整。面對這樣的競爭對手,美國企業必須開創全新的經營模式。

從雙邊貿易來看,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成長得最快,數字也最龐大,估計今年會超過一千五百億美元。由於美國消費者大量購買中國產品,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已經相當於百分之六的國內生產毛額。政府預算赤字節節高漲也是美元貶值的主因之一。許多財經界人士也擔心美元的貶值會影響到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

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問題難望改善。美國業界最擔心的是,長此以往,美國的產業根基會不會逐漸的被侵蝕。過去受到嚴重影響的仍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汽車、鋼鐵、石化產品,甚至微晶片也搶攻國際市場。美國產業界已意識到,中國已成為比一九八零年代的日本更強勁的競爭對手。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的出口廠商仍有藉著侵害智慧財產權、傾銷,甚至接受補貼等不公平手段競爭的情況。美國政府雖然可以更嚴格的查緝違反貿易法,卻很難讓國內消費者降低對於低價進口產品的依賴。

連鎖零售業 J.C. Penney 的採購部門副總裁珍納福克斯(Janet E. Fox)表示,中國的競爭優勢並非靠著不公平的競爭手段,大約百分之七十的中國出口產品都是台灣、香港、日本和美國公司在中國大陸投資工廠的產品。這些私人公司為中國大陸的產業打開國際市場、引進高科技,同時也提昇了中國大陸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根據美國經濟諮議局的估計,過去五年,中國大陸民營產業的生產力平均年成長高達百分之十七。

相關新聞
新華保險高管 兩失聯一判刑 背後涉眾權貴
裁員持續 微軟谷歌這次裁撤瞄準雲端部門
紐交所技術故障 巴菲特A類股驟降99.97%
提振油價 歐佩克+將石油減產協議延至明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