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日本右派加害家人 張純如長期活在惶恐中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11月29日訊】 (亞洲時報記者羽立11月29日報導)以《南京大屠殺》一書蜚聲國際文壇的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十一月九日傳出自殺的消息;可是,這個捍衛正義、竭力向國際社會公開日本侵華歷史真相的人權鬥士的死訊,卻挑起了不少關於歷史真相以至有關她死亡的爭論。曾親身採訪張純如的亞洲時報在線特約記者羽立,特別走訪了幾位張純如的師友,嘗試探討其死亡背後的深層意義。

十一月九日,美國加州傳來一則噩耗,以《南京大屠殺》一書蜚聲國際文壇的的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當日的上午獨自把車子駛到加州的洛斯蓋圖(Los Gatos),當地一個屬於水利局的荒涼區域,在十七號公路旁的Cats Restauran t南邊一條未命名的路上,把車子停下來,然後掏出新買的古董手槍一槍斃命,為36年的青春年華劃上一個匆促的句號。

這個捍衛正義、竭力向國際社會公開日本侵華歷史真相的人權鬥士, 一個大家被視為沒可能會自殺的人卻偏偏為自己劃上一個休止符。她的死,令全球華人驚愕,更令英語文壇痛失一個優秀的年青歷史學家。

據她死後的媒體披露,張純如被診斷患上憂鬱症,據她的文學經紀人蘇珊.拉賓納(Susan Rabiner)所說,她在五個月前曾因而住院,當時她正為她的第四本著作在菲律賓進行研究旅行。這新書主要講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菲律賓巴丹半島 (Bataan Peninsula) 被日軍拘禁日軍作戰的美軍坦克營官兵。

如果日本侵華造成逾三十萬人死傷的南京大屠殺,那麼年僅36歲,離二戰久遠的年頭出生的她,則是日本軍事的間接犧牲者。縱使日本侵華的戰事已過了半個世紀,但一日還未癒合的歷史傷口仍然會讓日本軍閥的陰靈有機會跳出來作祟和肆虐人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卻在大平洋的另一端跨過時代的鴻溝,悄悄地在她的字裡行間醞釀和爆發了。

張純如鋒利的筆尖在剝開日本軍國主意猙獰的面具的時候,同時也成為了一把雙面刃。在重新切開被掩埋的歷史傷口的同時,它也扎向自己的胸膛 – 也許她也萬萬沒有意料到寫作的沉重精神負荷會慢慢變成了一場自我的毀滅。

據美國《水星報》引述世界抗日史實會發言人丁元的話說,張純如寫二戰受難者和奴工的題材,對於這些受難者用情至深,也傷害到她自己。丁元表示,張純如曾對他說,她有時坐貼滿這些受難者資料照片的書房裡,沒有開燈,就是坐著,整晚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只記得自己做的那些噩夢。丁元說,張純如為著人性裡的黑暗而深深受傷。

所以沉重的歷史是可以令人衰老的, 寫文章有時候亦是一種「生命中不能承受的重」。張純如在寫南京大屠殺一書的時候,背負著沉重的良心負擔,寫作令她掉頭髮、體重減輕,最後更誘發她的憂鬱症,令她一去不返。

可能聰明的人總是反被聰明誤,張純如對母親張盈盈說自己的憂鬱症非一般,與其他人不同,沒有及時求診和服藥,令病情惡化,最後踏上不歸途。把這短箋留在家,希望家人記住她生前「認真、為目標寫作、為家人真誠奉獻」。

十一月十三日,紀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聯合會、 中華發展基金會保釣聯合會 在紐約皇后區華人聚居的法拉盛,位於王子街39-07 號三樓的亞太事務研究中心 為張純如舉辦了歷 時五小時的追悼會,有三百多位僑胞和社區人士出席, 場面感人。曾以《誰殺陳果仁?》(Who killed Vincent Chin?) 奪得奧斯卡記錄片獎的著名電影導演、現為紐約大學電影系研究所繫主任的崔明慧女士娓娓道來與張純如的友誼和她活在日本右翼份子的恐嚇的陰影之中。

崔明慧在拍攝以錢學森為主角的紀錄片時與張純如作採訪,張純如堅決不讓她在她家裡進行採訪。而崔明智在她車上瞥見有兒童座椅才知道她有一個兩歲的兒子Christopher Douglas ,但張純如千叮萬囑叫她不要讓任何人知道,恐防日本右派恐怖份子會向她的家人下毒手。所以張純如在「南京大屠殺」出版後一直為盛名所累,生活在不為人知的惶恐之中。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一段往事:曾是張純如伊利諾州大學母校系主任 (dean)、現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教授的著名傳媒思想家詹姆斯.卡裡( James W. Carey)告訴我,當初張純如入讀伊利諾州大學時是報讀工程系的,她跑到他的辦公室央求他容許她轉到新聞系。要不如然,我們現在會多了一個弄機械的張純如工程師,而少了一位難得一遇的優秀歷史學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解決的事,因為兩個學科的入學要求完全不一樣。但我當時被她誠懇、好學,想當作家的堅定精神深深打動了。她後來師從寶.瑞( Bob Reid)教授,我們和系裡的老師對她的畢業論文-亦即是後來的《南京大屠殺》一書的手稿- 不時給予意見和指導。這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年青記者的優秀作品。她是一個出類拔萃的記者,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對於她的死,我深深感到震驚和悲傷。」卡裡教授歎息道。

筆者與張純如曾經有過數面之緣,去年就她的新作、也是她絕筆之作「Chinese in the America:A Narrative History」(暫譯︰《華人在美國 – 敘述歷史》)一書作專訪和聆聽她今年春為美國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在紐約舉行的年會所作得演講。

在美國百人會的年會上,席間有許多年青的臉孔,張純如對這些美國的第二、三代的華裔年青人作身體力行的教育,令這些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明白當初自己的父母為什麼逃避在中國戰亂或為了謀生,千里迢迢的移民來到美國含辛茹苦或開餐館、洗衣店勤勞的養育下一代;更重茁 6e的是令這些美國華裔移民的下一代明白到自己不應再視英語不靈光或帶口音的華裔移民父母為土包子,對他們多了一份理解和體諒,也同時明白到從興建美國跨州鐵路到美國現代科技發展,華裔先輩們在美國所作出的、在美國主流媒體中鮮為人知的巨大貢獻。

張純如告訴筆者,她早知道寫《華人在美國 – 敘述歷史》是一個苦差,前後共花了三年時間才得以完成。對於一個初嘗名利雙收的年輕暢銷書作者來說,很自然的會埋頭苦幹力圖醞釀另一本足以高踞暢銷書榜的著作,但她卻沒有被利慾沖昏了頭腦。她笑說落筆時早料到《華人在美國 – 敘述歷史》銷量會不如前一本的《南京大屠殺》好,但她還是要寫。而這趟,她是要為自己的族人而寫的。她憶述道在寫完《南京大屠殺》後在北美75個城市宣傳的巡迴簽書會上,她碰到很多熱心的華裔讀者向她講述不少自己或親友移民到美國的辛酸故事。張純如便一頭栽進浩瀚的口述歷史材料並助以詳實的考證,共花了三年時間才寫成這本洋洋496頁(單是附錄和註腳已長達近一百頁) 交織出美國華人的壯麗史詩 – 獻給美國華人社區的厚禮。張純如令人可敬之處是她不辭勞苦的精神, 南京大屠殺是我們中國人所皆知的事實,坊間亦不乏關於日本侵華、美國華人移民歷史這些題材的書籍和史料,但當她戴上暢銷書作者的桂冠、被媒體評論呵護時並沒有驕傲自滿,反而虛心的耐心鑽研,惦記著與她血脈相連的華人社群,以書回饋社會。

正如張純如認為美國種族大熔爐只是一個假象,種族歧視在美國一直都存在 – 它是在關鍵時刻的排斥 :從美國在淘金熱潮過後華人勞改過剩時實行的「排華政策」到李文和事件和現在美國在九一一後反恐氣候進行白色恐怖,對美國土生土長的穆斯林華裔軍牧余百康作出「間諜 」控訴等等,都可見華人的自由和民權,在這個號稱全世界最自由的國度是一場角力,需要持久的爭取。

張純如雖然來不及好好的走完人生的旅程,待垂垂老爾時成為著作等身的文史大家,但令人欣慰的是,她的三本著作「春蠶吐絲」、「南京大屠殺」、「美國華人︰敘述歷史」已經成為美國華人歷史的里程碑,填補了被美國主流歷史刻意遺忘的空白。(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裔女作家張純如因憂鬱症飲彈自盡
美華裔女作家張純如自殺身亡
曉拂:紀念張純如
【專欄】茉莉:當人道主義者面對憂鬱猙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