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網絡意識形態的興起

標籤:

【大紀元11月3日訊】一排排電腦一字兒擺開,屏幕上既有打開的網頁,也有常用的聊天工具,電腦前的人運指如飛—這熟悉的場景看起來跟普通的網吧毫無二致,然而在此上網的並非普通網民。

他們是新浪網的社區管理人員,一邊在論壇裏巡視,一邊手腳麻利地刪掉其中一些帖子。

控制網上言論機關算盡

某大型網站的防火牆上,設定了一百多個關鍵詞,各聊天室或論壇根據自己的特點還設定了其他一些關鍵詞,除了淫穢詞語外,就是一些「反動」詞語。這些關鍵詞是根據法規並和有關部門商討後確定的,隨著形勢的變化,須不斷更新或增加。

一旦網上出現含有這些詞語的語句,將立刻被過濾掉。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安全中心是該類技術最早研製者之一。該中心徐國愛副教授介紹說,最早在一九九八年,他們研究出一種個人防火牆,從主機對信息進行過濾,技術很簡單,即在「點名單」裏列出不健康網站的網址,加以過濾。但隨著形形色色網站的不斷湧現,這種辦法很快就行不通了。

二○○一年,他們按公安部標準開發出瀚博監控軟件。這套軟件用的辦法是「關鍵詞過濾」與「關聯」,「關鍵詞過濾」就是先設定一些關鍵詞,視它在一段文字裏佔的比重來判斷是否為不良信息,「準確率在百分九十五以上,也即錯判率小於百分之五。」「關聯」,即建立一個關鍵詞模型,設定先有哪個字,後有哪個字,中間隔的距離在甚麼範圍之內,以防止關鍵詞在一段文字裏間隔寫,就像古代的「藏頭詩」。

但是,既然是機器自動識別,就難免有誤傷。正如網民時常抱怨的,為防萬一之失,網絡公司往往撒大網,將所有「涉嫌」詞語納入「黑名單」中,有時導致一些正常的語句都無法顯示出來。

機器的「弱智」還可能漏過一些處心積慮的搗蛋者,因此,最終還得用人腦去監視電腦。某網站有數百名專職或義務的「網管」,二十小四時看管屏幕,一個網管要盯住幾十個聊天室。他們都受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具有高度的警惕性。這些網管會被網民們戲稱為「大媽」—是網絡上的「聯防隊員」。

新浪網也有十幾名員工版主和更多的義務版主,「每天幾百萬條信息,都是一條一條地看。」新浪網客戶服務總監鍾延說。新浪的要求是,對於不良信息,版主必須在三十分鐘之內作出反應,其權限小至刪帖,大至禁所使用的電腦上網。

用幾百名網管來監督幾千萬的網民,很難做到萬無一失。此時就需要「義務協管員」的幫助。「協管員」都是鐵桿網友,一旦發現有異常情況,他們就立刻通知網管,將發言刪除。

另一類「協管員」是各類論壇上的版主。

學唐吉訶德戰風車肯定失敗

中共對網絡的控制,可謂萬無一失了,但還不夠,二○○二年,中共又下令新浪和北京的一百三十多家網站簽署了一份《中國互聯網行業自律公約》,承諾「不製作、發佈或傳播危害國家安全、危害社會穩定、違反法律法規以及迷信、淫穢等有害信息,並對用戶在網站上發佈的信息進行監督,及時清除有害信息」。

中共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搗亂—失敗—再搗亂—再失敗。中共對網絡世界的搗亂,一再以失敗告終。中共對網絡的控制,或者對一般的網民有作用,但對電腦高手或得到電腦高手傳授技藝的網民卻不起作用。筆者每天晚上都上網,經常能看到劉曉波、東海一梟、王怡、楊銀波、孫文廣、趙達功等許多大陸網民的文章。就是普通網民,如果一定要看海外的「反動信息」和寫文章,也一樣有辦法。大陸網民可以請海外的朋友將每天的海外信息通過電郵送去,寫的文章再通過電郵送到海外朋友處,然後請海外朋友送到海外各「反動網站」。中宣部大戰風車是注定要失敗的!

大陸網民眾志成城打了許多勝仗

大陸網民對中共的倒行逆施也進行合法鬥爭。

二○○三年以來,大陸網民迫使中共關注一些案件,打了幾個漂亮的大勝仗,使亂臣賊子懼怕,發揮了很大影響。

大陸網民的第一個大勝仗是孫志剛案。孫案被《南方都市報》披露之後,網友立即在新浪網發表了三千條評論,另有一萬條評論被刪除。網民的議論,使中共高層不得不正視該案,並下令廣州當局徹查。最後,殺人兇手被繩之以法,孫志剛沉冤得雪,中共最後宣佈廢除踐踏人權的收容條例。

大陸網民的另一勝仗是劉涌案。劉涌罪惡滔天,但薄熙來控制下的遼寧省當局卻不將他判死刑。網民被激怒,在網上斥責貪官包庇罪犯,最高法院被迫第一次動用審查權,重新審訊劉涌,將劉涌判處死刑。

在「哈爾濱寶馬殺人案」中,大陸網民雖然沒達到「嚴懲殺人兇手」的目的,但起碼把殺人兇手釘在恥辱柱上。

網民聲討公檢法草菅人命

大陸網民徐建新曾撰文敘述他發起的就黃靜案的網上抗議活動:

本人是首先在關天茶舍知道黃靜案的,湖南省湘潭市臨豐小學的青年女音樂教師黃靜於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早晨死於她的宿舍中,法醫所做的屍體檢查很有疑問,公安機關也不予立案。本人得知後的第一反應是覺得不可思議,後來發現帖子被刪除了。由於我認為生命安全權是公民個人首要的安全和權利,網絡上的言論自由和輿論自由是不可退讓的底線,加上我自己也是教師,便打電話核實。之後,就在二○○三年五月二十八日發起了一場簽名活動,本人寫好《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的呼籲書》後,邀請了朱寅年(北京記者)為共同發起人,請網上網下的名人簽名參加,後來,再發起募捐活動。

那時我在網絡上發起呼籲書,是因為我估計這會是有效的,本人也在網絡上有足夠的信譽。另外,我估計此事只有我會管。呼籲書發出後,在網絡上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影響了媒體和網絡上的許多人,形成了網絡和媒體的互相影響。而且,由於我們這些人的信譽,國內國外中文網站紛紛轉載,形成了輿論壓力,導致公安部實際接受了我們的第一個要求(據說公安部長發了批示)。結果,公安部六月七日派了法醫去湘潭市,進行了屍體檢查,但結果還是排除他殺。之後,我們再發起了募捐活動,黃靜的親屬請了中山大學法醫專業進行屍體檢查,他們經過半個月的仔細分析認為,前兩次屍檢報告的結論都缺乏證據。但他們進行屍檢時卻驚訝地發現,本應被完好地保存在湘潭市殯儀館的黃靜屍體出現部分腐爛。

在我看來,這封呼籲書產生作用快得令我吃驚。那時的簽名人只有大約六十來人。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影響,我估計是因為:(一)當地的公安機關和人員不作為,太不像話,引起公憤;(二)公安系統不願意給人留下公安機關和公安人員激起民憤的印象;(三)國內國外中文網站紛紛轉載,形成了輿論壓力;另外,恐怕有我所不知道的政府內部原因。

這種網絡上的影響又對實際辦案產生了扭轉作用,黃靜的家人告訴我,我是在他們最覺得無助和無望的時候來幫助他們的。黃靜的家人和另外的一些人曾經是甚麼辦法都試驗了,一點辦法也沒有效果。而且別人早分析過,公安、檢察院、法院系統全部都不作為,踢皮球的話,小老百姓就真沒有辦法,而且檢察院、法院系統還有充分的理由,真的可以讓他們無處伸冤。

大陸網民的壓力使當局被迫對黃靜進行多次屍檢,最後推翻了過去包庇涉案者的屍檢報告,得出比較合乎客觀情的結論。

另外,網民在網上拯救「不銹鋼老鼠」和杜導斌都獲得成功。

進入二○○四年,大陸網民越玩興致越高。今年年初,北大教授焦國標《討伐中宣部》一文在網上炒熱。中共的神聖部門在網上成了人人皆曰殺的過街老鼠。接著,《中國青年報》記者盧躍剛在網上發表了致團中央常務書記趙勇的公開信,揭露趙勇的極左面目。八月十一日,福建連江縣委書記黃金高在人民網發表了一封信,立即引起轟動。

民間監督網揭「下跪市長」

二○○四年五月底,李新德收到了一份發自山東的材料,反映山東省濟寧市副市長李信涉嫌貪污、受賄、綁架、洗黑錢、故意傷害等多項罪行。材料中還附有李信向舉報者下跪的照片以及李本人親手寫下的保證書等物證。

由於事關重大,李新德希望舉報人能夠提供更多的證據。隨後,舉報者又發來相關錄音以及李信為收買舉報人所提供的一百萬元的賬戶和密碼。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李新德甚至親自陪同舉報人來到中紀委,看著舉報人將材料交到了中紀委工作人員的手中,李新德確信舉報材料應該是真實無疑的。六月十日,李新德將材料以《下跪的副市長—山東省濟寧市副市長李信醜行錄》(以下簡稱《下跪市長》)為題編發,放在了自己開辦的網站上。

李新德,男,四十五歲,「中國輿論監督網」站長。他這次「大膽」行動之後,他的網站迎來了一次訪問量高峰,《下跪市長》在網絡中被廣泛轉載。而隨後一些傳統媒體的介入,也使得《下跪市長》中所反映的問題得以更大範圍被曝光。

據報道,事件的主角李信已被「雙規」。這同時也給「中國輿論監督網」帶來了不小的聲譽。「在這篇文章之前,訪問量一直沒有突破三十萬,但是從這之後到七月下旬,訪問量接近一百一十萬。」 李新德不無自豪地說。

二○○○年,一篇《村支書動輒開槍,眾村民日夜難安》的報道讓李新德初識了網絡的威力,當時他撰寫的一篇反映某村支書私藏槍枝、橫行鄉里的報道被張貼在網絡上,隨後被數十家媒體轉載,廣泛的報道也引發政府部門的關注,不久犯罪嫌疑人伏法。這件事給李新德留下深刻印象。二○○三年,在輾轉京城數家媒體任職之後,李新德感到傳統媒體的諸多局限性難以滿足自己從事輿論監督報道的理念,於是辭職回家,並於當年十月一日創辦了「中國輿論監督網」。今年九月一日,中共封殺了「中國輿論監督網」。

如果網絡叫作「科學」、網民在網上發表意見叫作「民主」的話,那麼,「科學」和「民主」對中共專制政體的衝擊才剛剛開始,中共的「輿論一律」已被打開了一個很大的缺口。中共對輿論的控制越來越力不從心,無可奈何,直至「一黨專政」的滅亡之日。

(轉自2004年11月前哨雜誌)(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芬蘭專家:全球因特網系統可能崩潰
網絡操作者怎樣養顏
韓國媒體分析法輪功在中國受鎮壓原因
中國又一反腐網站遭關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