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廣:山東大學分房風波

——感觸群體上訪之一

孫文廣

人氣 11
標籤:

【大紀元12月20日訊】山東大學公佈的分房方案,把「校領導」排第一批,「正處領導崗」排第二,正教授第三,講師、工人第五,引來全校嘩然,教工捍衛自身權益,紛紛集體上訪,要求公正,按政策辦事,批評以權謀私。

山東大學,是山東規模最大的綜合大學,不久前與山醫大、山工大合併。近來山東大學為分配住房鬧得沸沸揚(主要在原山東大學),群體上訪不斷,小字報貼滿佈告欄,教授們、職工們無人不說分房事。

**分配住房的由來**

計劃經濟時期,職工的住房由政府出資修建,基本是免費供給。在推行市場經濟後,這種福利「分配」制度要改為住房商品化,這就是「房改」。在「房改」中,原來住的「福利房」,以極低的價格轉給原來居住者,成為私有。有關方面還為「房改」定了1997年底的期限。

官方消息靈通,紛紛趕在1997年底之前建造或計劃建造新房,使得省、市幹部基本上都按標準(廳局120m2 ,處級90m2)分到了福利房。但原山東大學的教工,直到2004年底,大多數都沒有達到住房標準,很多正教授只住60m2左右(規定標準為120m2)。

近年為了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職工住房未達標問題,山大報請批准,利用校區土地,政府給予政策優惠,建設一批「集資房」,這種帶福利性的住房,價格比市場價便宜約三分之一。宿舍即將竣工,一共建成住房1000多套,但是登記要房的職工卻有3000多戶,有2000多戶肯定分不到新房,而且住房分好分壞還有極大差別。於是分配方案就成了爭奪的焦點。 **分配方案引起民憤**

2004年10月19日山大出台一個分房辦法,教工感到這一辦法,「福利」傾向於幹部,有人貼出了小字報,提出意見。10月27日十幾名教工第一次上訪校領導。交上一份打好的「致校領導的一封公開信」,雙方交流了看法。

11月24日學校公佈了一個「集資建房分配方案」,這「方案」變本加厲,要打破過去實行多年的,按工齡、職稱排隊選房的原則,把全校職工分成五批類,按順序選房。

第一批包括「校領導」 第二批包括「正處領導崗」「博導」第三批才有「正教授」第四批中有「副教授」第五批中有「講師、工人」

這一方案違背上級有關政策,違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初衷,方案出台,立刻遭到很多教工的抨擊。有人說這個方案,是按權力分配住房,校領導第一,正處領導第二,無權無勢七八十歲的老教授排第三。又有人說,這是按收入多少在排隊:收入多的在前面,第一批人,公開年收入都在十萬左右,第二批公開的年收入在八萬左右,第三批中的退休教授月收入兩千多元。

按照這個方案,產生了很多奇特的現象。化學院,有一對陳氏父子都是正教授,父親過去科研成果纍纍,現年八十二,兒子四十剛出頭,按工齡、成果當然不如父親,兒子原來說只能跟著父親住新房,現在新方案出台,兒子因為是博導,屬於第二批,選房排在他父親第三批前面,因為父親當年還沒有實行博導制,而且也已經退休了,只能排在兒子後面。父親看到這個方案,多麼的氣憤,可想而知。計算機系出現了同是正教授,女婿排在岳丈前頭的事。一時被傳成山大「佳話」。 **山大教工群體上訪**

這個訪案一出台,立刻引起教工強烈反對,小字報貼滿佈告欄,連續出現多次群體上訪。11月26日,大約三十名教工,其中包括78歲老教授,上訪校領導。在會議室中等了4個小時,只有兩位處長聽意見。上訪變成了演講會、評論會,大家批評分房方案,宣講中央、省、有關房改文件,這次討論也是共同提高的過程。離開時,請處長轉告校領導下週一再來上訪。

11月29日(週一)40多名教工,再次上訪校領導,一位副書記出面,大家對分房方案提出嚴厲批評,有人說這個方案侵害了學校的弱勢群體–中老年教工的權益,也有人說,這是某些幹部想以權謀私。副書記也表態,一定轉達大家的意見,並要求大家選出幾位代表,下午繼續談,當時選出了八位代表,作者也在其中。

下午到了會議室,由一位分管副校長和副書記繼續交談,他們只介紹情況,聽取意見,不談改變方案,並要求再寫個書面意見。八個代表立刻討論寫出了「對集資建房分配方案的意見和建議」 第二天當面呈校領導。「意見和建議」結尾希望三天內答覆。一個星期之後沒有答覆。

12月6日(週一)約70名教工第四次群訪校領導。校領導不出面,大家在校部的走廊上等了一個多小時,最後由一位處長接待,讓大家到工會廳坐定談意見。先是幾位早有準備的教工發言,從各種角度對方案提出批判,有人帶來了了中央的、省的文件,有人還找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認為「方案」侵犯了老年人的權益。

到會的處長最後表示一定把大家的意見向校領導傳達。並表示,現在用小字報的方式不合適,立刻遭到很多人反對,大家說小字報是表達民意的一種方式,有人還提出憲法第35條規定公民有言論、出版、結社的自由,貼小字報沒有錯。有人把這次上訪寫成《12/6日上訪校領導紀實》貼出,當天被撕,第二天貼出《紀要》又被撕,最後貼了《紀事》。一個星期之後沒有答覆。於是:

12月13日,約40名山大教工,攜帶有300人簽名的「山東大學教職工關於集資建房分配問題致上級領導的意見」到山東省委上訪,上訪者中包括77歲和78歲的老教授。省信訪辦一位處級幹部出面,讓上訪教工派三名代表進去談話,其他人在接待室中等待。接待過程中他們打電話給山東大學,希望來人,因為正校長不在家,學校派了一位處級幹部幹部,帶了兩部車,要把大家接回去。但是大家沒有坐學校的車,都是自己回來的。回來後有人寫了「教授上訪記」張貼出來。

山大教工的群訪活動為教工提供了一個維護自身權益的方式和渠道。這些上訪活動通過小字報等形式,很快在教工中傳開,造成影響,鼓舞大家維護自身權益的決心。

群體上訪近年在全國各地頻頻發生,本人參與群體上訪,有些感觸。願意就此與關心者交流。

2004-12-19於山東大學(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孫文廣:共產極權與奧運金牌
孫文廣:「一塌糊塗」與江澤民
孫文廣﹕聲援劉曉波余杰
章天亮:慈悲與懲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