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看問題》強化資產管理 才是正途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黃美惠╱特稿)保險業海外投資人人趨之若鶩,但保險業畢竟不是共同基金,追求長期穩定更勝於短期獲利,且保險金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金管會暫不考慮放寬海外投資上限有其道理。

保險業站在獲利的眼光,對於高達72%資金投資國內,報酬率只有2.3%,但僅有28%資金投資海外,卻有5%以上獲利,自然期待放寬海外投資上限。

保險業對國內投資獲利不如國外的主要說法是:台灣債市不夠發達,而保險業投資主要是購買債券等固定收益金融商品,這類商品在台灣發展較晚,不夠多樣,但保險資金高達4.3兆,猶如大象泡在浴缸,在可選擇商品當中,公債是首選,但目前10年期公債殖利率也只有2%左右,難怪保險業國內投資獲利率不如海外。

但若檢視個別保險業國內投資績效,即可發現不同公司之間存在極大差異,例如國泰人壽,國內投資獲利率居然可高達6%以上,一點都不輸海外投資,台灣人壽甚至成立融資公司辦理汽車貸款,順便賣保險商品,也有不錯成績;但也有很多保險業國內投資報酬率僅在2%邊緣。

在相同市場、適用相同遊戲規則,報酬率卻可差到2倍,這說明了資產管理能力才是影響國內投資報酬率的關鍵。

保險公司與共同基金不同,前者是追求穩定的長期清償能力,投資佈局貴在穩定,而非一味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且保險資金取之於社會,理當用之於社會,況且保險業海外投資上限為35%,目前平均僅達28%,金管會暫不考慮放寬保險業外投上限有其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