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世代網路族的生活

標籤:

【大紀元12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艾、韋文寧編譯) 即使史考特.凱南(Scott Kearnan)已經睡著了,他的電腦仍然掛在網路上,只是將電腦的音量調小聲了點,這樣他就不會被半夜突然傳來的訊息聲給吵醒。

美聯社報導,22歲的凱南來自美國麻州Mendon,在搜尋引擎市調公司工作。「網路對我來說已經像電話一樣不可或缺了。我也許沒用到它,但它隨時都有可能響起。」「如果沒了它,我就會感到像缺手缺腳了一樣。」

網路取代了報紙、電視

對21歲的威廉.賀伯(William Herbert)來說,網際網路已經取代了報紙、電視氣象預報,他每天早上都要上天氣預報網查詢,他在網路上繳費、註冊、訂飛機和火車票、查詢電視節目表、買電影票及找旅遊資訊。

「每當我們要出門旅遊時,我的父母就會取得一份用郵寄的旅遊小冊子。你能想像嗎?旅遊資訊竟然用郵寄的?」22歲的賀伯這麼問,他是一位在美國麻省的沃斯特綜合理工學院(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念商業及公路設計的高年級生。

「這只是個小小的徵兆,看看網際網路是如何深入我們的生活;而”從不知道沒有網路是如何生活”的新一代年輕人又是如何把網際網路的存在視為理所當然。」美國在線(America Online)兒童及青少年服務部的領導者馬柯曼.柏德(Malcolm Bird)說。

網路塑造新一代工作模式和休閒生活

凱絲特-辛芙格斯(Crystal Cienfuegos)透過寄送電子履歷表的方式找到了一份公關工作,並且藉著電子郵件安排了親自面談以及參加線上筆試獲得這份工作。「現在這個時代,公司員工可以在午餐時間經由電子郵件協調面談的事項。人們甚至不必離開他們的書桌就可以找到一份新工作。」來自加州長堤今年25歲的辛芙吉爾斯說。

加伯利爾.史蓋夫辛(Gabriel Schaffzin)是個美國麻省韋爾斯利百森學院(Babson College in Wellesley, Mass.)的大四生,他大量運用網際網路的資源再造他父親個人化日曆的事業,而現在這家公司叫做加布希媒體公司(gaboosh.media inc.)經由網際網路,他得以募集種子基金,商業企劃競爭及工業資料評比。而且最重要的是,網路提供了消費者另一種消費途徑。

現在的年輕人最懂得這些現代化科技了,像是用寬頻下載音樂到iPod上,或是上傳數位相片到他們的網頁上等等。

網際網路塑造了人們的工作模式、休閒生活甚至是約會。同時也創造了社群的新定義,提供了自由與娛樂的表達途徑。

世界資訊在指掌之間

比起任何從前的時代,今天的年輕人隨時與世界接軌,世界的資訊掌握在指掌之間,造成了天涯若比鄰的現象。

「我想即使是我過去的我,也會驚訝於現在的我是如此大量地使用網際網路。」17歲的斯瑞德哈倫這麼說。她是亞特蘭大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的新鮮人,在那裡學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架構於一個叫做學習連結(LearnLink)的線上學習系統。

所有的工作都在網路上指派。比起上圖書館學生們更喜歡在線上做研究。即使是諺語課(proverbial class)的講義也是經由網路傳送出去的,課堂後張貼在電子佈告欄上讓大家下載。所以當埃默里大學的電腦伺服器在某個秋天的傍晚當機了幾小時,你會感覺世界末日來臨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幹什麼好。」斯瑞德哈倫說。「連作業都沒有辦法做了。」當歲月流逝,世界日新月異,許多的年輕人只看到網際網路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這是甚至二十年前都完全無法想像的成就。」曾於聖地牙哥大學研究年輕人網路行為的通信學教授,蘇珊娜.史特(Susannah Stern)就這麼說。「對他們來說,取得資訊易如反掌。」她如此說道,同時也提到網際網路使得十幾到二十歲的年輕人得以接觸與他們截然不同的人群。「像是別的國家或別州的人,或是學校裡沒說過話的其他孩子。」

「現在的這些學子們與同學、朋友之間常用的連絡方法,是老一輩的人想像不到的。」芝加哥伊利諾大學通訊部主席史帝夫.瓊斯(Steve Jones)這麼說。他同時也是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專門從事美國民眾與網際網路研究的非營利機構)的資深研究員。

網路黑暗面

當然網路同時也提供了社會黑暗面一個寬廣的入口,它讓盜賊及性掠食者找到了一個尋找受害者的新地方。它也會形成一個耳語八卦的集散地,甚至有時成為罪犯利用的工具。

網路流言快速散播,每天戲劇化的內容也許比宣導警語還來得普遍。它可能很醜惡,特別是當人們將他們的評語貼在他們的線上簡介或網路日誌上,像是眾所周知的部落格(blogs)。網路流言及諷刺同樣也使得青少年們人心惶惶,家長們都說「我們從來不知道它會來的這麼快速又這麼猛烈。」另一個Pew的研究員阿曼達.藍哈特(Amanda Lenhart)這麼說。

安卓雅.強森(Andreea Johnson)目前是美國中密西根大學(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的學生,同時也是個一般的網路使用者。她說因為那些不好的經驗,使得某些人,其中包括了撫養她的祖母對網路戒心重重。「你開玩笑嗎?我祖母絕對不會去申請電子郵件帳號的。」強森笑著說。「我想有些長輩們可能到現在還認為它是種邪惡的惡魔。」

網路,一種科技的力量

但是網際網路仍然開創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史特舉例說,網路也給了那些有煩惱的青少年一個匿名的發洩出口,他們可以在上面談論各種的事務,從自殺、自我傷害到飲食失調等等。「很多孩子沒地方可去,現在都沒有可以徘徊留連的街角了。所以網路就成了一個可以讓孩子們思考自我的地方了。」她說。在史特的研究中提到,青少年網路日誌中常見到這麼一段話:「我從來沒把這事告訴過什麼人。」

瓊斯確實看過學生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增進生活的第一手資料。就在芝加哥校區他任教的課堂中,他看過有一個學生利用筆記型電腦無線傳輸訊息的功能在課堂上即時翻譯他授課的重點,然後順利地幫助了另一個英語不流利的學生。其它狀況則是學生們在課堂上瀏灠網路,藉此找到課堂中討論主題的補充說明。雖然瓊斯也開玩笑地說,由於那些筆記型電腦、行動電話及其他的一些小配件等等,讓學生從來沒在課堂上分心過。

「那真的是有力量的,一種科技的力量。但我也認為那是一種可以被管理的知性力量。他們對於使用這些科技產品是這樣的好奇,而我真的很希望能夠好好管理這些好奇心。」瓊斯這樣說。(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帥哥辣妹詐騙集團 利用聊天室收購帳戶
沈良慶:誰是最可惡的人?
美流浪漢出售鐵達尼號瓷盤 一萬美元成交
網站業者Pchome網路家庭  承銷價26.37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